【全国两会地方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 中国未来前景更加可期
2017-03-08 08:49:1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大量关键词映入代表委员们的眼中。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发现,“发展”“改革”“创新”……这一个个高频关键词,正引领人们寻踪一个大国政府的施政“路线图”。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资料显示,“发展”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124次。而据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对近五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关键词梳理发现,“发展”是一个高频词,每年都出现120次以上,最高时出现152次。五年累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超过670次。 过去的一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大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能否起好步、开好局至关重要。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也标志着“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应该看到,中国经济能够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是在经受和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下所取得的。诚如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所指出,回顾过去一年,走过的路很不寻常。我们面对的是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速7年来最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突发多发的外部环境,面对的是国内结构性问题突出、风险隐患显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多重困难,面对的是改革进入攻坚期、利益关系深刻调整、影响社会稳定因素增多的复杂局面。显然,在这种情况下,经济能够稳住很不容易,出现诸多向好变化更为难得。 事实再次证明这样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经济有潜力、有韧性、有优势,中国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而这一点绝非自我感觉良好,更为外界所普遍看好。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机构陆续发布了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与以往不同的是,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声音越来越洪亮,而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则微弱了许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报告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9%,超过了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总和。外媒报道中,将中国比作世界经济的“压舱石”“稳定器”,中国当之无愧。英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史蒂芬•罗奇说,假如没有中国,全球经济可能早已陷入衰退。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指出,自2008年以来,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均超过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回望过去的来路,更能感知前进的方向。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对经济工作思想方法作出的重大调整,经受了实践检验,是符合实际的。面对已经到来的2017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这些目标充分体现了政府对2017年创造新辉煌的信心。除此之外,还有与之相应的政策举措: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提高预见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注重消费、投资、区域、产业、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可以想见,中国发展前景可期可成。 锐意进取者胜,永不自满者强。有理由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只要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就一定能够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新的辉煌。 |
相关阅读:
- [ 03-07]【全国两会地方谈】“欢迎来福建” 省委书记的邀约是诚意更是自信
- [ 03-07]【全国两会地方谈】政府工作报告缘何五提“一带一路”?
- [ 03-07]【全国两会地方谈】实现“无现金社会”需要政府和市场携手合作
- [ 03-07]【全国两会地方谈】比漫游费更该“走两步”的是网费
- [ 03-07]【全国两会地方谈】公务员涨薪“分门别类”值得期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