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围困”公交车站 需“规则”疏导
2017-03-27 09:06:5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晚高峰过后,位于北京CBD的八王坟东公交车站被上千辆共享单车“围困”,不但长达百米的公交站区域被多个“单车群”占据,部分共享单车还将公交车的进出口堵住。23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在例行发布会上说,共享单车是城市交通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共享单车是新的事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北京青年报 3月24日) 共享单车违规停车、被收缴,遭遇人为蓄意破坏,数以亿计的押金延期退回……共享单车经过近两年的“野蛮生长”之后,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来,舆论形象地指出,共享单车如同一面“照妖镜”,照出了公共素质的不足;还有人如同一个“显微镜”,让我们看到公共管理的短缺。有人甚至质疑:共享单车在繁杂的问题中究竟能“骑”多远? 笔者认为,共享单车作为新兴事物,已经成为城市居民出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相关“规则”却是一片空白,相关政府部门必须跟上新事物发展的步伐,主动作为,加强共享单车的制度供给。让“规则”导航,共享单车方能“骑”得更远。 无规矩不成方圆。共享单车基于共享经济的创新思维,满足了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自我生存与发展,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一个行业。“野蛮生长”的花花草草难免有些枝枝蔓蔓,这需要修剪才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对蓄意破坏单车,需要公安等执法部门严厉打击;对于市民乱停乱放,这需要市政管理部门会同企业一起来梳堵;对于采用上锁等据为己用等不文明行为,需要相关部门出台统一的行为规范,让市民有章可循;平台公司收取并延期退回押金等损害租赁者消费权利的行为,需要政府部门对资金安全做出明晰的保障措施。这都是行业发展基础性“规则”,是社会发展亟需的“公共品”,显然不是行业自律、自我修正能做到的,也是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做得到的。 有人将共享单车说是公民素质的“照妖镜”,这是不客观的。一个社会无论文明到什么程度,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文明行为。况且,人的“文明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的环境、规则所影响。组织行为学的“破窗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辆,他把车牌摘掉,把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尔托的那一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呢,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一个“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因而,“规则”是市场经济的最为重要的“导航仪”,共享单车的发展也另外。提高破坏、盗窃共享单车的违法成本;制定行业发展的规范,等等,提高公共管理能力才能遏制共享单车“破窗效应”的扩散、蔓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制度也分优劣,只有好的制度,才能带来社会合意的结果。共享单车的“规则”供给,必须基于“公共品”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服务”和“支持”上面,而不是简单的“规制”,避免制度将行业活力僵化、“管死”。(作者系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