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普及,智慧城市正在加快融入每个人的生活。住建部统计,我国已有广州、深圳和天津等一线、二线400多个城市宣布建设智慧城市,覆盖东、中、西部地区,其中,“智能交通”是被普遍看好的细分领域。 智能交通行业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投资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领域,交通运输部相关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智慧交通领域总产值规模将超过千亿元。今年年初,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建设和谐宜居之都”新闻发布会透露,北京今年将建成并投用缓解交通拥堵信息系统,以实现拥堵治理工作全过程管理。 作为信息化、工业化、智能化高度融合的产物,“智慧交通”体系带来了多元化的价值,包括滴滴、共享单车等所带来的资源共享,以及滴滴作为智能出行平台为司机与乘客双方提供的精准地理定位技术、快速响应系统能力、由信用等约束举措所构建的司乘自律机制和大数据推动的低成本运转等,让智能出行平台自身、全国数百万交通服务提供者以及数以亿计乘客都从中受益。 尽管城市智慧交通以企业为主体,但新技术的应用总需要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扶持,如何在应用端突破推广应用难题?毕竟,还处于孵化期的“智慧交通”,需要规模庞大的投融资、模式变革、技术升级、服务迭代、产业融合,这些领域和环节要顺利推进,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市场的开放、监管的透明、服务的专业和运营的便利性。这些都属于外部性因素,企业本身难以解决,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应当提供一揽子保障。 就政府而言,面对“智慧交通”网络体系的各种创新与变化,亟需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服务创新平台,通过政策支持、规范管理,尤其是“互联网 ”思维与战略的引入,通过不同行业的平台力量,进行跨行业跨平台资源整合,最终进行整个产业链的培育。随着共享单车、网约车、出租车、公交车、地铁等各个维度出行资源的优化整合,再基于政府带动和企业推进两方面的需求,智慧交通的“物联网”应用可以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找到支点。 目前,一些城市为打造“智慧交通”大胆探索创新,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成都市最近公布实施《关于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试行意见》,成为国内首个以政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鼓励支持共享单车发展的城市。在网约车管理上,在网约车新政落地的全国73个城市中,城市的政策措施也属于相对更开放和宽松的——成都市政府有关官员向滴滴出行负责人坦言,“不能让新生事物适应旧的规则,而是要让传统业态升级转型”,表达了政府与智能出行企业合作的诚意。这不应当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政府面对智慧交通发展新变化、新形势,与智能出行平台等新型交通企业打交道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 打造“智慧交通”需要更深入的政企合作,为互联网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营造公平、有序、开放、包容的外部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加多样化、健康绿色的出行选择。北京、成都等城市在这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其他城市可以引为借鉴。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