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普及高中教育亟须保障中职教育

2017-04-07 06:54:51 北京青年报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政府部门要清理对职业教育带有歧视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取消高考录取中的批次设置是一大进步,但用人单位录用人员,尤其是公务员招考和国有企业招聘,仍然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以学历高低论人才,与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风气背离。

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人社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简称《计划》),要求各省到2020年毛入学率都要达到90%以上,其中要重点解决贫困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和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等问题。(相关报道见A5版)

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现实是,中职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重持续下降。据统计,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和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870.42万人,比上年增加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50.94%;在校生2238.50万人,比上年增加43.34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7.78%。到2015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01.25万人,比上年减少18.5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3.0%;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656.70万人,比上年减少98.58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1.0%。最新的数据是,201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比例进一步下滑至40.25%。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强调,到2020年,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将会达到相当的比重。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有三个办法,一是推行中职免费、设立国家助学金;二是明确中职招生规模,要求未达普高线的学生,一律不能进普高录取;三是打通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渠道。这三个办法都会有一定作用,但作用都比较有限。

推行中职免费,难以提高中职相对于普高的吸引力——考生不会因为中职免费而放弃上普高,但会减少考上中职学生的流失,因为免学费且有国家助学金,一些学生于是放弃打工而继续读中职。通过招生计划限制,要求多少学生必须进中职,这是行政计划手段,并非学生自主选择的结果,这既可能导致一些中职学校办学的惰性,也会令学生及家长对接受中职教育不满。而实行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等改革,如果处理不好,将扭曲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变成不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而是盯着提升学历而办学。

在我国已经对中职实行免学费、国家助学金政策,以及各地在高中阶段招生时,要求确保中职招生计划的情况下,中职教育还每年萎缩,根本原因是中职教育地位没有实质性提高。一些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低,没有办学特色,尤其是有的中职学校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务工,不给学生知识、技能教育,办学“空心化”,令中职教育形象严重受损。

为提高中职教育的地位和质量,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教育管理改革和学校办学改革。首先,政府部门要清理对职业教育带有歧视性的教育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取消高考录取中的批次设置是一大进步,但用人单位录用人员,尤其是公务员招考和国有企业招聘,仍然提出明确的学历要求,以学历高低论人才,与形成崇尚技能,淡化学历的社会风气背离。

其次,应探索新的发展中职教育的模式,尝试消除普职界限,实现普职融合。这次《计划》也提到建立综合高中,将普高和中职教育融合在一起,学生既学学术课程,又学技职课程,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在高中阶段培养兴趣,在高中毕业时再做进普通高校或者职业院校的选择,避免学生中考进普高、中职“分流”变“分层”。

再次,要给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论是普高,还是中职,要办出高质量和特色,都需要办学自主权,否则学校就会千校一面,中职学校无法灵活地结合社会需求,开设合适的专业,培养高素质的技工。实际上,我国的普高也面临严重应试化,不关注学生个性、兴趣培养的问题。总之,普及高中教育,不能只是追求规模,而必须是普及高质量的高中教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