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一键禁玩”?认真你就输了
2017-04-12 09:31:3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禁玩神器”其实没多大作用 从技术上看,“一键禁玩”的功能远没有强大到无所不能的地步,只能支持绑定两个账号,至于小号或者其它账号,它是无能为力的。而从孩子沉迷于手游的原因来看,游戏内容好玩固然是重要原因,但这又何尝不和孩子自身的原因以及家长的教育方式密切相关? 有人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然而中国城市亲子陪伴调查显示,七成中国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儿童与手机、ipad为伴。缺乏了亲情陪伴,孩子怎可能不在手游中去寻找乐趣?而在家长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又有多少家长是一心一意、全心全意的?调查结果同样令人震惊,有八成的家长会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刷微信、逛淘宝、打电话、跟其他人聊天等等。耳濡目染,孩子怎可能不爱玩手机? 说到底,未成年人沉迷于游戏的责任在于家长,在于家庭教育。因此,要根治“手游病”,就要釜底抽薪,就要从家长入手,从家庭教育入手。与其指望游戏公司推出的“一键禁玩”的功能,不如反思一下我们的家庭教育。当家长在陪伴中给孩子以亲情,在沟通中告诉孩子其中的利害关系,在引导中使其走向该走的路,如此,孩子还会沉迷于手游吗?[详细] “一键禁玩”不过是广告效应 禁玩系统看似补上了避免青少年沉迷游戏的短板,但无论从试验效果还是公众反应来看,“一键禁玩”更像是这个游戏广告或整个游戏平台的加强版广告,重点不过是在保持热度、博得关注的广告效应。 “荣耀”也好,“农药”也罢,游戏出品方的责任和质量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还是在于玩游戏的人。说实话,这个话题并不新鲜,近几年在围绕儿童玩电子游戏、大中学生禁止手机进课堂时屡屡引发讨论,说明“游戏痴迷者”并不单独存在于孩子们之间,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出现这个问题。其实,电子游戏并非一无是处,可以训练思维反应、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团队意识、缓解紧张情绪等等,但任何“玩具”一旦陷入过度依赖、沉迷的泥沼,便会产生诸多不良后果。这并非网络游戏独有。 故而,真正的“成长守护平台”不在于禁玩系统,而在于家长、学校和社会都积极行动起来,有关部门要强化网络监管,对于一些诱导青少年行为失范的网络游戏要坚决清除,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加强对青少年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对是非、 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老师和家长要强化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关爱,和他们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做孩子们的好朋友,当孩子们与亲情和关爱越近,自然会和游戏的痴迷拉开距离。[详细] “成长守护平台”不妨从实名制入手 诸多的事实表明,在从环境上进行隔离的基础上,再辅之以说教,才是最好的方法。更何况,《王者荣耀》等游戏提示,面向16岁以上玩家。这也相当于电影中的“分级”,意指只有达到了一定年龄的孩子,才能把游戏与历史区分开来,不致他们对历史的误解。所以,即便是对16岁以下孩子完全禁玩,并非不合适。 既然如此,那又该怎么办?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也并不难。办理手机号,现在是实名制。也就是说,孩子们只有凭家长的身份证才能办理手机。如此,家长们只要真实呈现机主身份,“成长守护平台”禁玩系统就应接受家长的一切限制,不应限制几个帐号,包括其关联小号。如此,一切问题即可迎刃而解。此外,还可以游戏中推行实名制。 在现实的网吧管理中,就是采取的类似制度。只要身份信息不全或达不到年龄,一律谢绝。事实表明,这一制度还是有成效的。“禁玩神器”的出现,一方面体现了腾讯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表明,只要相关游戏平台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不见利忘义,真正拒绝孩子们沉溺于网游、手游,完全是有可能的。 腾讯已经迈出了一小步,希望这步子能够迈得更大一点。也希望,更多的手游,能够跟进。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则是必须出台措施,把企业的自觉行为变成法律规范,并加大监督力度。如此,为未成年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可以期待的![详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