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下发文件,公布了全国第一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名单。北京、深圳、西安、长春等20城入选。如何解决城市存在的具体问题,实现城市风貌和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在管理制度和设计技术创新探索中,将能产生哪些可以推而广之的经验?首批试点城市将用两年的时间,来回答这张考卷。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目前,城镇化率已近60%,一个又一个现代化都市在东方崛起。高耸入云的地标建筑、繁华摩登的CBD,成了不少城市“现代化”的标配,“千城一面”让人审美疲劳;所谓“先锋”味道的建筑、山寨感浓厚的洋地名、鳞次栉比的“水泥盒子”,太多的城市在设计和发展中步入文化迷失。 “城,所以盛民也。”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市民安放“吾身”和“吾心”的容器。也因此,城市设计不仅是空间尺度和形态的研究,也是活动尺度和关系的设计,不应只注重表面形式、功能承载,更要注重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历史文脉的延续。如果说,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注重与山水自然的共生关系,是赋予城市以“肉体”,那么留存城市厚重的历史品味,打造独特的文化调性,则是赋予城市以“灵魂”。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历史文化才是城市未来的竞争力。一座有自我涵养和品格、有独特景观和记忆的城市,才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心生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也唯有顺畅实现了人与空间、人与人的关联营建,才能激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近来城市建设中的“怀旧”成风,正是对过往短视病和狭隘症的反思。但城市文脉,斩断容易接续难,因而,提升城市设计的文化站位,强化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塑造、历史文脉传承、城市特色挖掘的指导作用,显得急迫且重要。 城市设计,不仅是门技术,更是门艺术。在这门“看”城市的艺术里,一定要把“人”放在中间才不会失焦。形式符号的简单复制不是文化传承,既有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保护相关控制地区作为城市文化基因的载体,在一开始就应纳入整体规划视野,保障这一空间的连续性整体体验。而对重要街道、街区开展的城市设计,也应根据居民生活和城市公共活动需要,统筹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市政设施,拓展步行活动和绿化空间,尊重生活其间的人的权利诉求,提升街道特色和活力。 找回城市空间的文明价值和文化价值,将是一道常答常新的命题。城市设计观念可能不断变化,城市设计手段可能不断推陈出新,但城市设计“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核和接续历史文化的信条不会改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的这句主题语道尽了国人对美好城市的向往和期许,继续推进的城镇化进程,需要更新更有味道的城市表达,也呼唤更为诗意的栖居设计。 |
相关阅读:
- [ 04-17]手纸浪费是文明必要成本
- [ 04-13]美联航:别用行规对抗文明
- [ 04-10]公共空间品质决定城市文明程度
- [ 04-07]期待垃圾分类唤醒生态文明
- [ 04-06]“委屈奖”奖不出文明新风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