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明立法重点不是“罚多少”
2017-04-28 18:48:54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
社会文明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中,法治刚性的作用往往被低估了,在道德行为的引导和规范方面“不宜”引入依法罚款等作业方式,长期被认为是正确选项。 但是,或许因为没有过硬的法治依据,单靠主体自觉和旁观者监督、提醒,还很难给分散在旅游、交通、公共场所等方面的不文明行为以更大力度和效度的治理,社会生活中的粗陋场面,成为城市生活的疮疤。厦门文明立法行动迈出了德法相济、以法养德的正确一步。 可以肯定,这项地方性法规在出台初期会遇到不少麻烦。但是,以法治语言推动文明养成的治理思路和原则应该被坚持和弘扬。对不文明行为说不,最有力的声音来自法律。作为文明素养的发动机制之一,精当立法、严格执法以其分明醒目的原则性和“刀下见菜”的既视感,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尤其是当某些不文明行为具有较大范围的普遍性时,必须不折不扣以法治刚性规范疗治,不可瞻前顾后、温吞软塌。 其实,社会文明立法本身也是对基层治理能力的强化规范,从设计理念上,是一种直接的普法教育,是对之前那些没有法律依据的单纯从行政决策或微观意志出发的治理乱象,统一的以法理之。有关的处罚措施看起来是针对具体行为人的,实际上则需要大量的公共执行机关配置到位;否则,相关立法即便通过,也可能面临被“重拿轻放”的尴尬处境。 |
相关阅读:
- [ 04-28]对不文明行为 既要罚款更要曝光
- [ 04-27]践行志愿服务,构建城市文明高地
- [ 04-24]找回城市空间的文明和文化价值
- [ 04-10]公共空间品质决定城市文明程度
- [ 04-06]“委屈奖”奖不出文明新风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