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戒尺”更应心存“戒律”
2017-05-05 17:48:0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对于戒尺的购买和使用,很多人都认为,只是用于震慑学生,并不是用于体罚。不可否认,作为中国古代教育模式中的教具,戒尺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管教学生,另一方面却可能对学生内心造成伤害。由此,在当今素质教育的语境下,戒尺到底该如何使用,其实并不简单,需要慎重考量和思索。 戒尺的功能在于教育学生,在古代甚至变为体罚学生的代名词。正因为如此,在近代教育中,戒尺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则是文明教育管理方式。假如,重拾古代教育思维,以体罚方式进行惩戒学生,倒逼学生自律和警醒,其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隐忧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戒尺如果用于体罚学生,或者只是震慑学生,必然会带给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与现代教育理念格格不入。 其实,戒尺受到热捧,不能止于表面上的观感,而是应该重视其背后蕴含的价值和功能。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不能简单的秉持戒尺中的粗暴野蛮属性,而是应该跳出固有思维,让自己时刻存在“戒律”之心。不管是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懂得如何文明、有效的监管教育学生,而不是简单的以暴制暴。戒尺教具的存在,其不过是一种严厉教育的标签和符号,而不能成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手段和方式。即便,手中握有戒尺,教师和家长也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给予学生更多的尊严和权利,不能用戒尺伤害了学生的尊严和身心健康。 戒尺的回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时代所摈弃的过时教育理念再现。戒尺走红的背后,需要每个人为之深思,多想想自己是否在教育学生方面,心中存在着不可逾越的“戒律”。用心教育孩子,用情感化孩子,远比棍棒下的恐吓和惩戒好得多,如此才是现代教育文明的应有之义。 |
相关阅读:
- [ 05-03]“打回去”与儿童暴力的“囚徒困境”
- [ 05-02]大学生就业品质不容忽视
- [ 04-28]校园直播 需考虑孩子的想法
- [ 04-28]既要有惩戒思维又要避免体罚孩子
- [ 04-26]控制书面作业量 要学会布置“素质作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