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储粮经济纠纷背后的真问题

2017-05-10 08:24:33 扶 青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有媒体报道,河南省新野县一家粮油有限公司仓储的1.6万吨小麦“被遗忘”7年,导致小麦变质。记者采访了解到,万余吨小麦滞留7年,是由于粮食仓储企业与中储粮公司出现经济纠纷,导致粮食出库难,致使流通受阻。

粮食储备事关民生大计,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但眼下偏偏陷入了口水之争。据中储粮方面称,粮食已经被法院拍卖,是仓储企业拒不执行,而企业方面又说,是中储粮拒付仓储费在先,不得已而为之。孰是孰非,不好直下断论,但是粮食遭殃这一结果,却已经无法挽回了:经过7年的搁置,1.6万吨小麦从次等品变成了等外品,以至于“连猪都不能吃”。结果虽不能改变,但却足以引发思考,这个损失为何不能避免?从企业的角度来讲,经济纠纷很正常,但中储粮是国有独资企业,要站在纳税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起代储企业来,中储粮更有能力、也有义务尽量避免这类损失。

这里的关键词“代储”,是纠纷形成的源头。如我们所见,中储粮公司虽担负着粮食储备的重要任务,但无法以一己之力完成,需要找市场进行合作。首先,这是因仓储建设规模有限,而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丰收所致,以2014年为例,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相对于3.98亿吨的商品粮数量,粮食仓储仓容缺口巨大;其二,粮仓设施落后导致粮食品质下降,每年粮食损耗100亿斤左右,数据称我国仍有近2000亿斤仓容属于“危仓老库”,带病存粮;第三,粮食储备计划要按照当年的情况制定,粮仓建设因此要把握适度原则,以免在将来形成过度建设、资源浪费。

那谁来选择代储企业?恰恰就是中储粮公司。根据国家粮食局公布的《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负责从取得代储中央储备粮资格的企业中,根据中央储备粮的总体布局方案择优选定中央储备粮代储企业”,并由中储粮总公司和代储企业签订合同。从中可见,中储粮其实有很大可能在源头就避免日后的经济纠纷,这一点体现在对代储企业的选择上,从国家粮食局最近发布的《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来看,其第三条特意强调“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申请企业应当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就很有现实针对性,因为新野县这家代储企业恰恰是民营性质,所以才敢拒绝执行法院判决,如果换成国企身份,还敢有这种抵抗力吗?

可见,政策方向是从加强身份核查上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但避免经济纠纷的最好方式,并非仅仅是从身份上设卡,而是要严格恪守商业信誉。根据相关规定,中央财政要根据中储粮总公司上报的申请报告,按季度将保管费、贷款利息及质检、监管等日常费用拨付给中储粮总公司,然后中储粮再拨给代储企业。回到具体事件中,2010年财政补贴给中储粮保管费用每市斤3.5分钱/年(每吨70元/年),中储粮和当事企业的合同约定租仓费却是每吨50元/年,算下来中储粮还有一定利益空间,却最终导致了经济纠纷,问题出在哪里?这个问题要进行彻查,如果确实存在为个人利益而导致损失,更要进行相关追责。

从大趋势看,粮食代储仍将是国家调控粮食市场的重要形式,因此有必要对代储行为进一步规范化。这里有两个原则需要重点把握:一是由国家粮食局来选择代储企业,而中储粮只负责和代储企业签订合同,以避免滋生利益空间;二是要加强对中储粮和代储企业的监督,特别是当代储企业被限定为国有企业之后,不能表面上避免了经济纠纷,在深层次上却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