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微博认证为学者、作家的博主张宏杰称,安徽凤阳明中都东华门遗址维修现场有工人“用电钻把完好的旧砖起掉”换上新砖,“把真古迹修成假古迹”。对此,凤阳政府官方微博回应称,因为东华门门券坍塌毁损严重,根据设计单位意见,需要剔除破损、松动城砖,再对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加固。(5月17日《新京报》) 近年来,文物修复遭遇质疑的事件时有发生。从凤阳县方面的回应看,似乎张宏杰的质疑都是“误会”,当地的文物修复并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说,回应称,在整个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过程中,各项方案均按照规定报呈国家文物局审定批准后实施。但要知道,方案归方案,具体实施归具体实施,方案批准并不等于施工标准就必然得到保障。上述遗址修复被质疑,彼时的相关方面也表示是经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方案的设计、批复、工程验收等程序合法。可见,光有审批程序,并不能为文物修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背书。 此外,从现场照片看,修葺一新的城墙,与乱码摆放的旧“废砖块”形成鲜明对比。新砌的城墙让人看不到半点遗址的气息,是否真的是按照遗址修缮应遵循的修旧如旧与最少干预原则进行处理的,令人生疑;而散乱堆在一边的旧砖块,更给人以粗暴的观感,看不到遗址修缮应有的专业度。 文物修缮虽有专业门槛,但并不能因此排斥外界的质疑和监督。其中至少有两个方面必须导入公众视线。一方面,文物修复是否是严谨科学的,是不是真正按照专业标准进行施工。若花大钱修缮出来的遗址,让人看不懂,或是感到违和,觉得古人留下来的东西被“糟蹋”了,当然必须向社会释疑。 另一方面,历史文物的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对应的便是“经济价值”。那么,在修复的过程中,防止有人“以新换旧”,也很有必要。这起事件中,恰巧就有工人透露被拆下来的旧城砖,“刻字的要几千元一块”。其中是否存在不当的利益纠葛,当然令人遐想。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