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沦为限塑“零”,问题出在哪?
2017-06-12 18:29:41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从2008年6月1日至今,“限塑令”已实行9年多。昨日记者走访福州超市和农贸市场发现,超市塑料袋存在浪费现象,农贸市场则大量提供免费塑料袋且用量惊人。(6月12日 福州晚报) 这些原因让限塑令成了“可塑”之令 从表面上看,限塑令名存实亡,主要归因于法令执行无力,执法部门失职,违规生产厂家猖獗等因素,但如果深入思考,却会发现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通过对塑料袋收费限制使用,在经济学上是个常用的办法,但有两个因素不能不考虑,一是需求价格弹性,弹性大的话,确实有可能大幅度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但弹性小的话,则只能为消费者增加负担,却无法减少塑料袋用量。二是消费者付费以后,会产生代偿心理,使用起塑料袋来反而会更理直气壮,从本质上讲,是与禁塑令的环保目的背道而驰的。同时,限塑令之所以在执行中有困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配套措施的缺席。目前限塑令在执行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替代品环保购物袋价格太高。多数替代品平均售价3到5元,有的档次更高,定价为15元。可以想见,这样的价位很难让普通人接受。 方向错了,就不可能收到预期之效。限塑令的生效有赖于公民自律,而公民的自律有赖于政府的引导和善意的政策。但事实是,禁塑令颁布九年来,我们只是在每年特定的时间才会因为媒体的回顾才想起这条法令,其他时间则默默无闻,这无疑让限塑令成为了“可塑”之令,其执行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笔者以为,要解决目前限塑令所面临的困境,就必须提高限塑令的刚性效力。各级政府除了要做好相关宣传引导外,还应严格控制生产环节,打击违规生产超薄塑料袋的黑作坊,严格监控批发、零售、消费等环节。政府职能部门要组织科技人员研究和开发塑料袋的替代品,并以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生产环保购物袋的企业,使其出厂价格降下来。 除此之外,还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这方面,中国可以向爱尔兰学习,由税务部门负责对塑料袋征收高于其采购成本的环境税,通过增加购买成本、传递环保信息和强化政府部门责任来更有效地抑制塑料袋消费。总而言之,只有多方合力,才能防止限塑令成为“可塑”之令,让限塑令深入民心,最终收到治本之效。[详细] 别让限塑令变成限塑“零” 限塑令不仅是当前环境治理的一项有力举措,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项目。因此,限塑令不能在这样有名无实,名存实亡,必须采取措施,完善法规,通过政策进行刺激,提升市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消费习惯,使其发挥实效,别让限塑令变成限塑“零”。(刘剑飞) 限塑令何以不再尴尬? 除了对环保意识的缺乏,现阶段,还需重视以下几方面:首先,替代品市场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质美价廉的可降级替代产品尚不成熟;其次,政令不能一出了之,“白色污染”一天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限塑令”就不能“掷地无声”,监管必须一直发力,从塑料袋的生产源头抓起,从“菜市场”等重灾区抓起。最后,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减少“白色污染”,还依赖于持续推进垃圾分类管理,统一回收废弃的塑料袋,也是个污染减量的好办法。(吴左琼)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