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文物保护要继续“开脑洞”

2017-06-20 09:30:30 夏振彬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据《人民日报》报道,山西省日前出台方案,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提出在不改变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在一定年限内给予认领认养者使用权、经营权。

这种文物“认养”的新鲜做法,在国外其实很常见。历史文物经历过时代的风霜,多数已经“风烛残年”——单纯依靠政府来保护不现实也难以为继;引进社会力量参与保护,不失为一个新尝试。

从山西等地的实践来看,把文物当做孩子,由社会力量领养,可以有效化解政府保护资金和人员不足的“硬伤”,提高社会参与的热情。当然了,认养文物绝不是“放羊”、政府当“甩手掌柜”。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设置好边界、底线,时时监督、处处把关,避免过度开发等副作用。

文物领养值得尝试,而从今后发展来看,帮文物“延年益寿”还要继续“开脑洞”。对很多文物来说,最好的保护就是使用,比如北京西城区将万松老人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给第三方无偿使用,打造成公共阅读空间,就是文保单位活化利用的有益探索。

至于整合社会资源,花样就更多了。在意大利,企业、个人赞助文物修复工程,可以获得“回报”,比如修复现场的挡板上会印上企业标识;新闻发布会上,赞助者也可以声名远播;此外,意大利还有“艺术津贴”,规定捐助文物修复的企业可享受退税待遇……凡此种种,今后可以多多探索。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