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夜,北海道飞往上海的飞机上,一名男士被空姐唤醒:“廖医生,机上一名男孩发生不适,请你去看看他。”男士叫廖骞,是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主治医师,也是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青年医师,之前已申请成为空中医疗专家。这是上海医师志愿者联盟和航空公司共同组建发起的空中项目,登机后自动识别医疗专家的身份,所以空姐能第一时间找到他。(见9月24日《新闻晨报》) 以前,在飞机和火车上发现需要救治的病人时,寻找医生多通过广播找人等方式,这次却不同。这得益于“自动识别医生身份”这一模式,医生一上飞机,其医生身份就被空姐掌握,其他乘客有就医需要时,空姐便能迅速找到这位医生,既免去了广播找人的麻烦,也能让病人得到快速诊疗。 这种模式,值得在铁路和航空领域加以推广。以前通过广播找人是随机行为,结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不排除火车和飞机上正好有医生,但一些医生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愿暴露自身职业身份。如果这种模式能得以推广,将来在火车和飞机上,或其他公共场所,再有人突发疾病时,就会得到更及时有效的救助。 此外,这种模式还具有一定备案作用。由于医生有执业地点的限制,医生在外地救人是否合法,一直存有争议,这也成为某些医生不敢出手的一大原因。假如这一模式的具体规则,能赋予医生在公共场所行医的权利,便可消除医生的这种顾虑。更重要的是,当医生救治他人成为一种“组织安排”,且医生的身份真实可查,将有助于维护医生的相关权利,避免出现“救人反被讹”等情况,也有利于宣扬典型、弘扬社会正气。 当然,“自动识别医生身份”最好别带有强制性,毕竟医生的身份也是一种隐私。只有当医生自愿、且做好了随时为他人提供帮助的准备时,自动识别身份的机制效能才能最大化发挥,而非成为医生外出的一种负担。事实上,我国医师志愿者是个十分庞大的群体,相信只要能够确保相互尊重,“自动识别医生身份”就会得到医生志愿者的积极响应。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