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全员参与”是校运会的底色

2017-12-15 16:15:22 杜建锋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瑶   我来说两句

校运会开幕式节目多样,学生穿着的服饰及道具是专门购买或制作的。

最近,全国各地连续报道不少学校的校运会纪录十几年未破,厦门的情况如何?记者走访岛内外10余家中小学,了解到有些学校的运动会纪录保持20年、30年甚至40年以上不破,这其实跟校运会发生的变化有关。(《厦门日报》 12月15日)

“校运会纪录40余年不破”,听起来容易让人产生“好日子养出弱孩子”的联想,其实不然。根据记者的调查结果,保持纪录的更多原因是和校运会本身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如比赛规则不同,项目设置变化等。时代不同,校运会亦会与时俱进。然而,不管怎样变化,“全员参与”都要成为校运会的底色。

从传统眼光来看,校运会是竞技运动员们的盛会,运动场上应当不断出现新纪录,产生更多的项目“英雄”。按照这样的思路,校运会很容易成为“别人的运动会”,少数人在赛场创造辉煌,多数人在场边“看热闹”。如此,恐怕很难增强学生的锻炼意识,更不用说增强他们集体荣誉感与团队意识了,校运会的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从召开校运会的目的来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二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三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拼搏精神。既然如此,校运会就应当以“全员参与”为出发点,以“我运动我快乐”为宗旨,多开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给所有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鼓励更多学生成为运动员。即使个别同学没有成为运动员,也要尽可能使其发挥所长,把校运会办成全体学生的盛会。

或许,有人会认为竞技运动与趣味运动间存在矛盾,其实不然。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融合,关键在于是否在比赛方式上做足了文章。比如,同样是50米跑项目,可以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比赛,亦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怎么比、比什么都是一门学问。既要有个人的精彩表现,也要有团队合作创造的辉煌,两者缺一不可。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校运会只有融趣味性与竞技性于一体,在项目设置和比赛方法上加强创新,彰显“全员参与”的底色。如此,校运会才会成为青春的赛场,活力的舞台。

精彩短评:

学生健康安全 远远大于校运会纪录

一些竞技性过于激烈的比赛项目,容易对处于身心发育期的中小学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弱化体育竞技性质,转向更多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无可厚非。

我们大可不必感慨学校运动会尘封已久的纪录迟迟没有被打破,应该意识到这是学校教育尤其是体育教育上观念的转变,毕竟这样的纪录不应该以学生牺牲身体的健康为代价,也不该让学生冒险实现这样的纪录突破。(曹建明)

校运会切不可“运”转成嘉年华

顽强、努力、拼搏的校运会切不可“运”转成嘉年华。校运会纪录40余年不破固然与比赛项目和规则改变有关,但破校运会纪录再难也不会像攀登珠穆朗玛峰那么艰难。

当下,中小学生拥有“文明其精神”的平台,但不少孩子缺乏“野蛮其体魄”体育锻炼的平台。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大格局中谋划。学生、学校和家庭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童其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