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非国有博物馆须提升“造血”能力

2018-01-10 17:17:06 樊树林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后,日前福建率先出台了《福建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从资金、业务指导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并规范办馆行为。《实施意见》明确,省级财政将非国有博物馆年度经费300万元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用于奖励履行社会公共文化责任、免费或低票价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1月10日《福建日报》)

非国有博物馆诞生于民间、成长于民间,更服务于民间,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国有博物馆门类上的空白,丰富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国家文物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已达4873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1297家,占到全国博物馆总数的26.6%。新生事物往往会存在“成长的烦恼”,就之前媒体的报道看,非国有博物馆在发展运营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存在一些必须破解的瓶颈。比如:非国有博物馆重视设立轻视管理、在藏品的保护与维护上不规范;整合社会资源、协调能力不足,未能达到“以藏养藏”;或是得到社会赞助少,造成办馆经费不足不稳定等现象制约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和壮大。

此次福建省率先出台了《福建省文化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福建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实施意见》,是落实国家文物局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的重要措施,《实施意见》特别明确,省级财政将非国有博物馆年度经费300万元列入年度部门预算,用于奖励履行社会公共文化责任、免费或低票价开放的非国有博物馆,对于呵护非国有博物馆的成长能起到“一举促多变”的作用。

非国有博物馆在政府“输血”的同时,还必须提升自身“造血”的能力,找准定位。一方面,非国有博物馆在创建之初就需要对文化市场和群众的文化需求进行调研,要有明确的发展意识;另一方面,非国有博物馆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更需要挖掘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为公众提供一个扇面形的思考和探索;第三,非国有博物馆要想真正成为文化上的“巨人”,要遵循“优势互补”的原则,在藏品上实现最大化资源共享。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