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制造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6%降至13%,绝非简单的数字之变,背后连着的,更是直观可见的减税降负力度,还有多维度切入的减税路径。】 昨天上午,李克强总理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减税降费”成为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首个关键词。报告中提到,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等。 无论是“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的举措,还是“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的目标,都彰显了这份“减负大礼包”的成色。而从报告中披露的税率调整情况看,今年提出的减税方案,绝非骛于虚声,而是重在突出一个“实”字,用企业的“减负感受”作为标准,更体现出政府的务实和决心。 具体来看,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解读。 首先,所有行业只减不增,重点行业重点减税。 拿制造业来说,它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基础,可目前普遍面临竞争激烈、利润率不高等发展难题。而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智造升级”,也需要大量先期投入。此次制造业增值税从16%降到13%,就为更多企业将更多资金用于转型升级带来了空间。 据专家估算,增值税降1个百分点,就将影响1800亿-2000亿元的税收收入,这意味着,此次制造业等行业将获得接近6000亿的减税大礼包。 重点减税还体现在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上。去年统一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更多企业被涵盖进税收优惠中。而此次报告进一步提出,要落实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3万元提高到10万元等税收优惠政策,从而为万众创业提供更加宽松的成长空间。 其次,降核心成本,也降周边成本。 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10%的税率降至9%,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物流、建筑成本,这是针对实体经济的中间流转环节“定向减负”。 以物流为例,我国现代物流体系正在形成,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20%以上降至15%以下,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这仍明显高于美国、日本8%左右的水平,也高于印度、巴西12%左右的水平。对实体企业来说,这意味着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出厂价格也只能水涨船高。相应的,下游企业出现连锁涨价,不仅消费者需要花更高价格购买各类商品,同时也造成企业产销两端的成本增加,最终影响整个宏观经济领域。 从这个角度看,此次减税将有力推动物流市场的良性发展,也将间接实现经济从“车间到市场”的更高效率运转,其辐射效应十分明显。 再者,既要减税,也要“简税”。 实现简并税率与下调税率的同步推进,是增值税改革最重要的两大目标。减税并非调整几个数字那么简单,还涉及发票系统、会计核算等多方面的调整。简并税率,让抵扣链条更加顺畅,营造简洁透明、更加公平、更有效率的税收机制,企业才能更大限度地感受到减税带来的“减负效应”。 说到底,将制造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6%降至13%,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从10%降至9%,绝非简单的数字之变。背后连着的,更是直观可见的减税降负力度,还有多维度切入的减税路径。对企业来说,减的是税费负担,增的则是获得感。也只有这样持续减税降费,才能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让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在减税的普惠效应中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远山(财经评论人) |
相关阅读:
- [ 03-06]于伟国唐登杰看望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一线新闻工作者
- [ 03-06]小Q看两会:从两封信说起
- [ 03-06]【两会特别报道】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建设两大协同发展区
- [ 03-06]辛识平:税费“减法”为市场活力做“加法”——“两会,我们一起关注”之二
- [ 03-06]三条“通道”直通民心 彰显中国两会开放透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