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我将无我”彰显为民初心的崇高境界

2021-02-20 08:41:24 作者:徐向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学习思想,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的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第二季)于2月18日起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当晚播出第一集《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

本集节目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为主题,重点讲解了“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三个习近平总书记喜欢的典故,用以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的论述。选择“初心”作为开篇主题,更能够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精神与情怀。从这三个典故的学习理解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彰显为民初心的崇高境界。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体现“无我”的大胸怀、大格局。2018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真正的贤人要随时准备拿出大镜子来照自己,不让自己有丝毫的瑕疵,连公家的蜡烛这样的小东西、小利益,也绝对不会拿来私用。公私是一把尺,丈量境界高下,也是一杆秤,称出格局大小。对共产党人来说,初心就是一心为党、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无私之心、无我之心。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无我”体现大公无私。广大党员干部要不计得失、不谋私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涵养“无我”的大胸怀;坚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涵养“无我”的大格局。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体现永葆为民初心的重要性。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为民之心。“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人格的鲜明价值指向。共产党人保持“无我”的状态,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强化党的意识和宗旨意识,以坚强党性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我们党拥有不竭力量源泉。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体现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引用这个典故,意思是人需要经常反躬自省并虚心接受提醒批评,才能不断进步。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难在不忘、贵在坚持。广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反思检身、永不自满,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达到“无我”境界,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经常给自己来一场思想政治体检,同党中央要求“对标”,拿党章党规“扫描”,用人民群众新期待“透视”,同先辈先烈、先进典型“对照”,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典故,生动诠释“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丰富内涵,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升人生境界指明了方向,也为达到“无我”的精神状态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线图。(徐向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