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多极支撑”构建文化新业态

2021-08-04 09:39:52 作者:王坤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438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比2019年上半年增长22.4%,两年平均增长10.6%。文化新业态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8月3日《光明日报》)

我国文化产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从需求端来看,得益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越来越富有,给文化消费市场带来了新机遇;从供给端来看,因为各类文化产业与时俱进,顺利完成了创新改革和转型升级。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在新形势背景下,如何让文化创新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大格局中发挥关键性作用,或将面临更多挑战。在此基础上,通过多向发力、多极支撑,构建立体多元的文化新业态是当务之急。

应该说,构建文化新业态是个系统性工程,既有内容创作的推陈出新,也有表现手法的丰富多彩,更有商业模式的多向多元。只有在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

一方面,传统文化因子不能丢。相较而言,文化内容是文化产业的生命力,没有好的文化内容加持,尽管载体和平台再丰富、商业营运模式再新奇,最终也很难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因此,通过文化创新构建文化新业态,首先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实践证明,越是优秀的文创产品,越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发、创造新的文化产品时,一定不能忘记植入传统文化因子,否则,便少了文化的“根”和“魂”。比如,制作电子读物、音视频时,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总基调,唱响社会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提供网络游戏、情景体验时,更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娱乐之中亦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引领。

另一方面,要以大众需求为出发点。以人民为中心,依然是文化产业走向繁荣的立足之本,为此,大众需求也就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之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服务。从文化产品内容创作到载体呈现、平台展示,以及商业运营模式策划,都要符合大众口味。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利用“互联网+”构建文化新业态是一大趋势,如何快速把握群众需求导向,既要做好线上的转型升级,又要做好线下的适量补充,这些都是我们时时面对、且必须解决的现实难题。作为文化企业,对于群众需用哪些产品类型、希望哪些服务体验、喜欢哪些消费模式,要及时了解、详细掌握,这样才能最大化释放供需潜能。

再者,还应最大限度提供个性化服务。说到底,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最终还得靠消费市场来检验,没有“特色”和“个性”,则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文化企业在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时,内容和方法都不能太过单一,而要结合消费对象分类施策,尽可能体现差异、体现特色、体现个性。比如,针对中老年群体,服务内容力求通俗易懂,服务载体力求新奇多样,服务方式力求方便快捷;针对青少年群体,在满足生动性、趣味性的同时,还可适当增加一些符合身心特点的挑战项目,以此激发他们的朝气与活力。不论如何,文化产业只有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树立创新思维,坚持走个性化发展之路,才能能获得永久生命力。(王坤)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