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最新原创 > 正文

“花式祭品”寄托了怎样的哀思?

2022-04-06 15:28:01 作者:韩欣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又是一年清明,“花式祭品”层出不穷。每逢清明各种祭品开始销售,除传统的“金元宝”“纸钱”外还出现了“冰箱”“电脑”“汽车”等现代生活用品,甚至“名包”“名酒”“豪宅”也是“应有尽有”,一些商家利用大家的祭拜需求和思念之情,大肆发展“白色经济”,疫情发生以来,更有商家把“创意”的脑筋动到了防疫物品上,出现了纸扎防御用品口罩、疫苗等荒唐的产品,让人瞠目结舌。(4月5日 中国新闻网)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既承担着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也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重要时间节点。人们烧纸祭奠亲人,再正常不过了,也是中华数千年以来的传统习俗。但换个角度来讲,时代在不断发展,在国家倡导绿色祭扫、文明祭祀的大背景下,显然有些格格不入。

“打蛇打七寸”,治理“花式祭品”迷人眼,要在“万花丛中”精准打击。监管的重拳要指向试图博人眼球的商家,从源头击碎商家鼓吹“烧祭品可受保佑,造福子孙后代”的说法,以免“荒唐创意”成为消费者祭祀必备的“时尚单品”。尤其在特殊节假日需重点关注。在查处、警示、处罚等一系列措施后,不妨向商家讲明“白色经济”背后潜在的大气污染、消防安全等问题,刚柔并济,确保行业顺应时代观念转型升级。

归根结底,“花式祭品”是对祭奠逝者、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祭祀本质的误读,有违慎终追远的本质。祭祀者焚烧冥币或其他纸札祭品,无非希望死者在阴间过上美满生活,但其实对失去亲人最大的缅怀不过是当世的我们能够过得幸福美满,斯人已逝,只要祭祀者心存敬畏之心,常念过世人恩德便是一种祭奠。对亲人追思特并非此一种方式,不妨将纸钱换做鲜花、或在网上云祭祀。

当然,现代祭祀观念深入人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待烧纸祭祀也不能“一刀切”,一纸禁令前,仍要回应民众关切,兼顾群众需求。大力宣传是首要的,只有不断科普,对焚烧纸钱的环境危害广而告之,才能逐渐使人们改变观念。对于有焚烧“刚需”的群体,有关部门要做好保障工作,设立特定焚烧地点、建立24小时消防预警系统等。若能在云祭祀上下功夫,将逝者生前照片、恩德等存放在设密“云保险箱”中,就能增加人们情感共鸣,更有利于现代祭祀观念不断“枝繁叶茂”。

清明之名,表征了这一时节的天气是清新、明媚的,同时我们也应寄托“清新”的哀思,真诚地为亲人带去思念,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氛围。(韩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