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红薯摊“众筹救子”洋溢浓浓温情
2022-10-25 10:37:4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自己购买,自己挑选,自己扫码,感恩感谢。”近期,在西安市曲江新区缪家寨东门,这样一个“自助”红薯摊引来很多市民关注。据报道,摊主刘鹏是一个90后爸爸,他才3岁多的儿子不幸罹患白血病,为了能在带孩子就医的过程中有一些收入,刘鹏摆了一个自助红薯摊。没想到,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好心人转来的菜钱或者爱心捐助,现在一天自助卖菜能卖20-30单。(10月25日 《华商报》) 与我们常看到的网上众筹不同,这里没有一声声买卖吆喝,没有一句句诉苦求购,甚至没有面对面感恩道谢,脱离于社交网络的无人小摊竟能引来众人的围观支援,无疑能让我们感受到流淌在一笔笔付款下的浓浓温情。有不少案例表明,单向输出的爱心捐赠往往缺少持久性。能让付出爱心的人,感受到捐赠后收获的实惠,既能打消担忧受骗的疑虑,又能得到助人为乐的美好,一袋红薯足矣。 北宋理学家程颐曾言:“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社会上之所以有不少无人商店、无人小摊之所以能持久经营,关键在于无形的互信基础。3元一斤红薯,价格不高也不低,没有道德绑架,全凭自愿买卖,我相信你需筹款求药救孩子,你相信我不多拿少付贪便宜,无障碍的交易性捐赠往往能迎来远超期待的回馈。何况,红薯并不是必需品,按价支付感受助人的社会价值,多要偷拿产生害人的道德负担,孰轻孰重一看便知。 诚然,“自助”红薯摊没有摊主在位,却也是自力更生的一种表达形式。事实上,自食其力地挣扎自救往往比躺平卖惨的乞讨营销更令人动容。自己不放弃自己,不放弃孩子,社会便不会放弃解救和帮助。还可以看到,通过买卖捐赠,不仅仅是为了一袋红薯,还是为了照顾刘鹏一家人的尊严,避免给这一家人给患病的孩子带来受人同情可怜的心理压力,让他们能安心求医。 当然,刘鹏摆下“自助”红薯摊也有自己的无奈。相较于出门打工筹钱,无人看顾的摊位多多少少缺乏一些稳定性。三岁的孩子不能自理,若不是需要时时看护孩子,试问有多少人愿意“坐吃山空”?对此,还是希望有关部门及慈善机构能积极参与帮助,或是直接捐赠财物,联系医疗资源,提供兜底性的保障,或是调配人力帮助照顾孩子,化解后顾之忧,让刘鹏一家有更多的机会工作筹钱。 (严奇)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