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2023-07-13 11:14:22 作者:盛玉雷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文明弦歌不辍,文脉绵延不绝。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来到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隅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步行察看古街风貌,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强调“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百花园里独树一帜,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宋代石刻天文图穹顶高悬,寓意着中华文明如星空般浩瀚璀璨。不仅是天文历法,中国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哲学思想、民本理念等在世界上影响深远,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拥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精神,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守住我们的根和魂,需要物质上的继承保护,更需要精神上的积淀与升华。“自强不息”的奋斗品质,“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走向复兴的民族,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砥砺奋进的征程,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今天,弘扬民族精神,淬炼“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的韧性,增强“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的耐心,保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定力,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是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今天,站上新的历史起点,赓续精神血脉,激扬中国力量,更当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3天、8小时、55出……今年初,由上海昆剧团推出的全本《牡丹亭》,在中央歌剧院上演。浓缩经典的历史意蕴和美学风范,同时注入全新的时代风采和文化内涵,使这版《牡丹亭》叫好又叫座。正是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继承与发展的碰撞中,我们凝万古之志、汇千载之思,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仰望历史星空,脚踏深厚大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汲取继往开来的澎湃力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激荡波澜壮阔的万千气象,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文化如水,岁月如歌。福州三坊七巷北隅,历经百年沧桑的林觉民故居静立其间。往来的游客不会想到,故居曾经面临着拆除的风险。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这里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提出“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方能更好创新。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我们定能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3日 04 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