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式生活”正在回归
2023-11-06 10:23:14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
【文化评析】“实体书式生活”正在回归 暌违两年的上海书城重装归来。媒体报道,当天距离书城开门还有一小时,福州路上就已经人头攒动,拍照打卡者、守候者无数。 上海书城别有历史意义,沉淀着浦江两岸的文化记忆。重装后也更具有现代气息,低碳绿色的理念、人文雅正的审美流淌在空间布局中。不过,上海书城受到如此大的欢迎,还在于一种向“实体书式生活”回归的社会心理。疫情后,尤其是今年,某地实体书店热度飙升、某报告显示实体书店人气回归的声音接连不断,上海书城的消息,正是这个背景音中的一部分。 向往“实体书式生活”,是一种细腻复杂的社会心理,也许不能以怀旧、情怀等一言蔽之。过去的几年,是中国社会生活高度线上化的几年。随即人们又迎来了世界范围内人工智能“狂飙”的时刻,媒介社会、云化生活、数字生存——无论用哪个概念,它都已然形成。一种下意识的、对数字生存的对抗正慢慢兴起,或者说,一种“生活还可以什么样”的探寻,开始出现在普罗大众心中。 实体书、期刊、报纸,是有明确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出版物,每一本都指向确定的出版时间、印刷地点,这两者常常构成了对所谓“年代”“时代”“地方性”的判断,而一卷本一卷本的书籍或期刊连缀起来,几乎就形成了对线性时间的观感。相反,数字生活的特征恰恰是只有“刚刚”“当下”而没有线性时间,“包举宇内”却地域模糊。人们下意识地向“实体书式生活”回归,深层是一种在时空中锚定自我所在的诉求。 因为时间和空间是一定的、载体是实存的,书籍的出版本身就代表着一种确定性。在确定和“不可更改”的意义上,一切印在印刷媒介上的字,其实和镌刻在金字塔上的象形文字没什么区别。相较起来,数字生活的一切则是动态的、随时可编辑的,甚至连时间轴都是可以调整的。一个在数字中生活的普通人,也许在无形中承受了太多“不确定性”之重,坐在书店里捧着一本有实在重量、已然确定的书,是不多的安定感来源之一。 互联网和数字生活带来了速度、效率革命和知识下沉,自不待言,这其实已经是成熟现代社会的基本面。强调实体书和书店的声音,或许有一些来自回退式的思维与“旧即有理”的逻辑惯性,但更主要的还是源自一种对保持生活张力的本能。这是希望生活不只有一种力量,不只是一个样貌,而是始终有平衡性的力量能使它保持在一个可选择的状态。从沉浸式的数字生活中,慢慢走入沁凉的书架间的巷道,展开印着无数同好指纹的书页,可能就是这样一个选择。 (作者:刘白)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