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民生巷议 > 正文

禁止私熏腊肉惹争议,防治污染也要考虑社情民意

2023-11-27 09:01:34 作者:重舟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近日,四川巴中市通江县、南江县发布通告称,城区禁止私自熏制腊制品,熏制腊肉、腊肠等需送到指定的集中熏制点。通江县一集中熏制点的公司仅熏制“限于在该公司购买的肉制品”,被指打卖肉广告。最新消息是,23日,通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回应称,此前发布的通告规定存在工作失误,特此致歉。南江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表示,后续若叫停或继续实施此前规定的具体方案,会向公众公布。

不少外地人都知道,腊制品熏制是西南地区长期以来的民俗习惯。当这种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习惯突然间与某种外部强力相碰撞,产生“火花”其实是可以预料到的。不可否认,相较于过去普遍流行于农村地区的熏制,在城区熏制腊制品,限于人口密度和环境等因素的差异,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可能对大气造成更直接的影响,并且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比如,据说之前当地也曾发生过因熏制腊肉导致火灾的案例。

但是,一纸通告就彻底将在城区熏制腊制品的行为叫停,这怎么看都有用力过猛之嫌。且不说城区熏制腊制品带来的大气污染,是否真的已经严重到了必须禁止的地步,一个很容易被反驳的理由就是,难道集中熏制就不存在污染了?有人或许会说,集中熏制点一般位于城区周边,带来的影响不会那么集中,但是,如果污染总量无法真正减少,为了这种有限的“改进”,就不惜一刀切地将长期存在的民俗习惯打入冷宫,真的值当吗?

更重要的是,如此直接关涉民生的重大决策,前期是否有过该有的程序把关?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是,今年10月,因腊肉熏制频发高发等导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履职不到位,当地4个街道办主要负责人被集中约谈,相关责任人被全区通报。这很难不令人联想:来得如此匆忙(甚至一个集中熏制点都还没建好)的禁令,是否仅仅是源自被约谈的压力?当地大气污染防治不到位,真的只是因为居民私自熏制腊肉?这边被约谈了,那边就直接下令禁止熏腊肉,这到底是谁给的权力?说到底,这样的政策一出,大家的第一观感,或并非是担心吃不到腊肉了,而是如此决策背后所显露的某种似乎无远弗届的权力,让人害怕。

舆论压力之下,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道歉,并强调,原通告中“熏制限于在该公司购买的肉制品”的表述是“把关不严、工作存在失误”所致;经与企业协商,该熏制点同步面向社会开放。这算得上是一种直面争议的“改进”,但是,依然未能改变“垄断经营”的嫌疑。毕竟,两家指定的熏制点,都属于有偿经营。那么,它们到底是如何被指定的?收费标准又是依据什么制定的?这些问题不说清楚,难免给防止大气污染而禁熏腊肉的“初心”蒙上一层疑云。

还要看到,居民从私自熏制,变为把肉送往集中熏制点,这背后本身就增加了一些麻烦,而额外收取熏制费,更意味着经济成本也上升了。这实际也就是增加了居民“配合”的成本。任何一项公共政策要想赢得社会的认同,都不该忽视对执行成本的考量。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仅公开报道中,同在四川省内,起码就有乐山、广安等多地的城区明确向市民免费提供集中熏制服务。到底哪种方式更妥当,哪种方式更能获得认同,不言自明。

环保当然应该重视,但在实际的社会治理当中,也绝不是随便扯起环保大旗就能占据道德高地,就可以不顾程序和民意感受任意妄为。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日前,生态环境部通报,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督察组将于近期陆续进驻5个省开展督察工作。相关文件特别强调,严禁为应付督察采取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特别是对涉及民生的产业或领域,更应当妥善处理、有序推进,坚决杜绝“一刀切”行为。这样的要求,每个地方都该细品。

环保与民生从来不该是对立的,尽管很多时候,对于基层部门来说,要把这两者妥善平衡好,确实考验能力和智慧。但是,若因“嫌麻烦”就罔顾社情民意,这样的作风无疑比私自熏制腊肉带来的问题严重得多。(重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