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 时政观察 > 正文

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

2024-01-04 09:52:45 作者:王东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光明论坛】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

作者:王东(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社会科学院基地研究员、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强调:“第二批主题教育处于尾声,要善始善终,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长效机制。”推进长效机制建设是开展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重大要求。主题教育的成果能否巩固好、拓展好,取决于长效机制建设成效。目前,尽管第二批主题教育已进入收尾阶段,但收尾不是收场,更不是结束,而是要继续保持标准不降、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好完善机制、建章立制工作,巩固主题教育成效。

此次主题教育积累了许多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深化理论武装、加强调查研究、推动成果转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效的思路举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为常态化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对此,着眼常态建章立制至关重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对主题教育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好做法好经验,及时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建立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制度机制,确保常态长效,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是这次主题教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任务。推进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关键要在推进实现目标任务的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实现突破。通过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制度和宣传研究阐释制度,切实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实践中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推动工作,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常学常新、不断深化、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同时,围绕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健全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建设制度,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的制度机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让广大党员干部把看家本领、兴党本领、强国本领学到手。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所以,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同样具有鲜明的系统性、长期性特征,各环节、各要素、各层面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在推进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建设中,必须强化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做到统筹兼顾、协同推进,通过整体性思考、全面性安排、系统性部署,将各个环节有机贯通起来,把各个要素高效整合起来,不断增强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主题教育长效机制涵盖组织领导、常态学习、转化落实、常态研究、常态宣传、督查整改、考核评价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制度机制建设环环相扣、有机融合,必须进行系统集成、整体推进,形成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闭环体系。

建立健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必须一手抓制度完善,一手抓制度执行。强化制度意识是确保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思想基础。应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刚性和约束力,决不在执行主题教育长效机制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坚持以上率下,也是这次主题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一条重要经验、一个工作方法。因此,在主题教育长效机制的执行上,也应坚持好、运用好这一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好领导干部在尊制度、学制度、守制度、用制度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让遵守和执行主题教育长效机制蔚然成风。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对于主题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期盼的是形成常态化、常抓不懈、保持长效。唯有善始善终、持续用力,持续做好建章立制工作,着力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长效化,方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3日 02版)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