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传统农业华丽“蜕变”
2014-05-07 16:30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王琼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本报建宁记者站 王华耀 陈晓星 谢华忠 文/图 中国建莲之乡、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无患子之乡、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这一个个光环,无不显示着福建省建宁县作为农业大县的自豪。 但是,建宁人也有着刻骨的疼痛:莲子、梨子、种子作为“建宁三子”,多年前就已经远近闻名,但却一直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套路上。 为此,建宁县下大力气,从科技入手,从项目入手,重点解决支柱农业产业的升级问题,经过数年发展,建宁传统农业走出了一条“蜕变之路”。 设施农业助农增收 走进建宁县绿源果业种植基地,一大片棚架栽培的梨树和边上自由向上生长的梨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水泥柱和钢丝绳为主,根据人的采摘高度对梨树搭建棚架,梨树枝用小竹子固定,这样可以让树枝横向生长,控制梨树高度。”绿源果业老总付兴安站在棚架下介绍。“除了方便采摘外,疏果也变得简单,向四周扩散的梨树枝有利于光照,大风天气也不会对挂果产生影响。”说起棚架栽培的好处,付兴安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如今,绿源果业将棚架栽培面积扩大到456亩,并配套相应面积的滴灌设施。供电公司为基地立杆架线,安装了变压器,帮助建好了电泵站。今后,基地再引进电脑控制终端,坐在房间里,点击鼠标,就可以实现水肥管理。 付兴安介绍说,绿源果业基地内还建有可存栏500头的猪场,一头猪一年产粪生成的沼液,足够浇灌一亩果树。我们看到,沼液通过水泵被抽到山顶,经过层层过滤后,进入泵房。在这里,沼液被加入各种微量元素,经过加压后,顺着管道流到每棵果树下。 付兴安算了一笔账:仅施肥一项,平均一亩果树可省下人工费160元,肥料支出节约20%,一年下来,400多亩果园可节约成本支出10万元。 绿源果业与福建省农科院共建了落叶果树联合技术创新中心,为黄花梨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黄新忠团队在绿源果业提供的70亩土地上,开展梨树棚架栽培、液态施肥、立体种养等多项新技术研究,将最新成果率先运用在绿源,并向周边农户推广。 建宁县是“中国黄花梨之乡”,在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果农摒弃了传统的种植模式,通过运用农业科技,取得了好效益。 在果山使用棚架栽培和滴灌施肥,是建宁县推行设施农业的一大创新。近年来,建宁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重要抓手,出台了优惠政策,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引导农民发展设施农业,从而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正是这些不断新增的设施农业,改变了建宁农业“靠天吃饭”的历史,为更多农民致富找到了新途径。目前,全县在食用菌、蔬菜、果树、苗木等项目上共发展设施农业一千多亩。 |
相关阅读:
- [ 05-07]建宁:特殊教育学校加强智障学生生活实践教育
- [ 05-06]建宁:“电管家”成茶农好帮手
- [ 05-05]建宁人大开展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调研
- [ 05-05]建宁县召开2014年县直机关党的工作会议
- [ 05-05]建宁县客坊乡“三线三卡一日”活动为民解忧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