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着力实施环卫机械化作业提升城市形象
2016-04-17 12:02:46杨开长 罗鸣灶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旭日还未升起,山城还在沉睡中,与环卫工人橘黄色身影相映衬的,是穿梭在三元区大街小巷的各种环卫作业车辆,他们一起擦亮城市容颜,为广大市民迎来每一个舒心的清晨。 市容环境是城市的脸面和形象。近年来,三元区着力实施环卫机械化作业,完善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创新环卫管理模式,全面提高城乡环卫保洁水平,为扮靓城乡环境、构建宜居家园进行了有益探索。 加大投入,提升环卫保洁质量 机械化作业是推动环卫行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三元区江滨路,4辆大型环卫机械设备呈编队排列,对路面进行清扫除尘降尘作业:高压水车首先把路面打湿,并把零星垃圾冲到路边两侧;扫路车紧随其后,把路面垃圾清扫干净;高压清洗车负责道路两侧及人行道路面清洗;洒水车收尾,对路面进行洒水降尘作业。 车辆一走一过,道路变得干净整洁,露出了柏油本色,从前大扫把一扫,扬起一片尘土的景象不复存在。 “大型机械每天凌晨和午间各作业1次,其余时间环卫工人骑着电动三轮车保洁,采取两班次轮流作业。”三元区环卫处主任李建闽说。 除了路面作业车辆,垃圾转运车辆也更新换代。“以前的老式车需要人工装卸,车辆不密封,垃圾车一边走,臭味一边飘,污水一路滴。”从敞篷翻斗车,到全新的垃圾转运车,李师傅细数着三元环卫车辆变化。 车辆更新不仅提升了保洁质量,也减轻了环卫工人劳动强度。 目前,三元环卫处在市区一、二级环卫作业区,布置了约2000只制式垃圾桶,近100只小型垃圾集装箱,辖区垃圾收运全部实现机械化。简易垃圾中转站由60多个减少为8个,已建或在建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5个,“4+1”机械化收转方式应运而生,确保城区垃圾清运工作实现全天候、无空当。 科技助力,打造精细管理平台 走进三元环卫处大门,眼前的电子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着“环卫处人员清扫保洁考核得分情况表”,它的后台是“环卫GPS管理平台”。 平台如何运作?三元环卫给一级环卫清扫工人配备GPS定位手机,对每个班组作业区域划定“电子围栏”,通过卫星定位,每一名环卫工人在作业时段,进入“电子围栏”后,行走的路线、里程、迟到或早退情况都可以精确统计。 3月18日早上7:05,环卫工人谭志碧从工业中路三明西客站东南角进入作业区域,终点至工行白沙支行ATM机附近。中午12:03,谭志碧下班,下午4:26再次进入作业区域,当天作业行走里程8.8公里。 “客观上讲,行走里程越多,保洁质量越高。”李建闽说,为了保证考核公正,平台数据得分占70%,其余分数由环卫处现场察看,随机抽查。 用数字说话,让人心服口服。针对各岗位员工表现,三元环卫对前六名给予奖励,连续两个月排名最后的员工予以辞退。 环卫车辆也纳入平台管理。“根据平台记录的车辆位置、状态、行驶轨迹和速度等信息,我们还可以进行油耗考核。”李建闽说,既确保了车辆行驶安全,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一级环卫平台履盖,二级环卫纳入网格。三元环卫建立环卫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全区四街道一乡镇清扫区域划为188个网格,实施“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标准、定奖惩”的管理。同时,依托“三元微城管”平台,及时发现、处置各类问题。 持续深化,延伸环卫服务半径 让城乡环境同步提升,是三元环卫工作的新亮点。 城乡环卫一体化,补齐农村环卫基础设施短板是关键。三元将全区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作业划为6大作业区和5条单独作业转运路线。去年,三元区完成了吉口、星桥垃圾压缩站建设,今年将建成35座简易中转站,布设70个垃圾集装箱,配置2000只垃圾桶、42辆垃圾收集车。 “这批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后,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架构基本搭建成型,为城乡环卫一体化奠定了基础。”李建闽说。 如何保障农村环卫设施正常使用?三元区委、区政府将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整治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终考核,成立农村生活垃圾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运转经费分级承担:区政府负责垃圾站建设、车辆采购,承担农村生活垃圾二次转运费用,区财政对各乡(镇)和村实施以奖代补;各乡(镇)视财力状况,做好垃圾站“三通一平一有”等工作,承担农村生活垃圾一次转运费用;各村(场)负责村保洁人员工资及垃圾收集车辆运行经费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