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三明:一张40年前高考准考证背后的故事

2017-06-22 09:51:43叶明华 刘岩松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邓衍森珍藏着自己40年前的准考证
    

你知道40年前的高考准考证是怎么样的吗?

6月9日,在三元区文化宫,恢复高考的第一届高考生——三明一中退休老师邓衍森小心翼翼的从档案袋里拿出他珍藏至今的准考证:这张被40载岁月浸染的准考证微微泛黄,相较现在的准考证显得非常简单,上面只有编号、报考学科、姓名、性别和一张黑白照片。

准考证本身没有过多的信息,但却见证着那个时代的人们,为改变自己命运所付出的种种拼搏和努力。去年,他的这张精心珍藏的准考证还获得了我市“五老”珍贵家庭档案评选活动三等奖。

拉着板车备考大学

“那时,我都30岁了,农民当了9年。成了家,有了孩子。考还是不考?”回忆当年,邓衍森很感谢自己有个好妻子。

如果考上,求学期间,养家糊口的重担就得压在妻子身上。他只是农民,不像一些国营工人考生,能带薪求学。而想考上,又谈何容易?“那届高考参加考试的考生有五六百万,只招收二十万,入取比列是二十多比一,说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不为过。”

“考不上就考不上,有什么关系?再说,成天拉板车有什么意思?”邓衍森的妻子特别鼓励和支持他。在她眼里,丈夫是个读书人,就该去读书。

邓衍森是“老三届”(1966、1967、1968三届初、高中毕业生,合称老三届),在回三元区城东大队务农前,高中快毕业了。没法继续读书,他只好以好好收藏课本来纪念已逝的学子生涯。

1977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了。在家人的支持下,蒙尘的课本终于回归书桌。邓衍森说,自己白天拉板车,晚上埋头苦读,靠的就是一股对读书的热爱和改变自己命运的决心。

拿到准考证,就意味着就要上考场了,邓衍森的妻子说,自己反倒比丈夫要紧张得多。

1977年的高考在11月份开考。“当时考试时可以说非常热闹,敲着锣打着鼓送我们去考试。”邓衍森描述当时去考试的场景十分地有时代气息。读书光荣,那是一种怎样的自豪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