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闽北粮仓”
2018-03-09 10:01:02乐小丽 许琰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远程监测库内粮情。 高大上的制氮设备开启绿色储粮时代。 小巧的智能微型气象站。 空空荡荡的老粮仓。 老粮库部分库房暂时外租。 ●三明日报沙县记者站 乐小丽 许琰 文/图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充实的粮食储备。沙县是粮食产地,被称为“闽北粮仓”。一个个粮库的变化,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如今,沙县老粮库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粮食存储的需求,新的粮食储备库迁址富口,去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 见证历史的老粮库 沙县老粮食储备库位于沙县城关西侧,毗邻贮木场,藏于山林中,只有一条历经沧桑的砂石路通往城关。因为走的人少,年久失修,变得坑坑洼洼,一下雨到处都是积水。 这条路,55岁的管华盛走了28年。1984年,管华盛从部队转业到梨树粮站工作,负责收粮,1989年调到粮库任管理员。 1949年后,沙县逐渐在城关和各个乡镇建起十几个粮站。随着社会人口增加,粮食储备规模扩大,零散的仓库已难以满足粮食储备的需求。为确保粮食安全,20世纪70年代末,沙县建起粮食转运站,几经更名,2004年改成沙县粮食直属储备库。 沿着山坡往上走,9个仓库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管华盛介绍,这些仓库是不同时期盖起来的,分别是“苏式仓”和“房式仓”,2座苏式仓建于1978年,全部由石头砌成;房式仓于20世纪80年代陆续建成,有平房仓和两层的楼房仓。每个仓库储粮约3至4米高,一个600多平方米的房式仓可以储存约2000吨稻谷。 计划经济时期,粮库为居民提供口粮,储存的粮食品种较为丰富,有稻谷、小麦、玉米等大品种,也有花生、瓜子、大豆等小品种,还有个油罐储存食用油。各地粮站将征收的粮食运送到粮库,按照国家标准,每一车入库的稻谷都要检验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含量、水分含量、重金属等多个指标,符合标准后装在一个个麻袋中,由装卸工人背到库里,也有借用桥板运送。 由于当时物资比较短缺,公粮都是按分配提供的。管华盛说,一个老师每月可分到14公斤大米,重体力活的装卸工人可分到22.5公斤大米。 推行市场经济后,粮库储存粮食品种锐减,到2000年只有小麦和稻谷,现在只有稻谷一个品种了。 如今,旧粮库已被县政府收储待规划。记者到达时,有个仓库还有工人在忙碌,传送带输送着一袋袋粮食。管华盛说,这是暂时外租给某公司存放玉米的,也算发挥“余热”,物尽其用。 那些收粮与存粮的往事 和粮食打了34年交道,管华盛对往事记忆犹新。每到征粮季,农民朋友便会将自家晒好的谷子挑到就近的粮站,过秤、检测、结算,热闹得就像菜市场。 “跟打仗一样,一天忙到晚。最麻烦的是结算,公粮按照任务征收,多出来的部分按标准价收购,不同数量和品种价格不同,我们粮站的报表都是我做的,一份报表密密麻麻,看得眼花缭乱……” 65岁的乐学枨是夏茂人,有4个子女。他记得,每到征收季,就有大卡车到村里收粮,每个人口大约交150公斤公粮,他们一家六口要交900公斤稻谷。交完足够的公粮,就可以交“议价粮”,一百斤稻谷才十几块钱,因为没有别的收入,稻谷成了他们家唯一的生活来源。 他说:“最怕检测不合格,辛辛苦苦挑去的稻谷就要再挑回来重晒。” 管华盛解释道:“粮站要对收购的粮食进行称重、检测,把好第一道关,符合标准的才能运送到粮库。不达标的稻谷不能收,否则容易变质,还影响其他达标的稻谷。” 5年后,管华盛调到粮库任管理员。每天,他都要监测粮情,手工测试仓内的温湿度,一个仓库布十几个检测点,还要负责仓内卫生。储存的稻谷每3年轮换一次,收粮和轮换出库的季节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过去设备有限,为了保持适宜的温度,仓管员们动了不少脑筋。秋冬季节通过地笼与外界通气,将外界的冷空气引流进库。夏天则保温,避免外界热气进入。一旦温度过高,他就要查找原因,为粮食降温排湿。 “导致温度过高的原因很多,要查找原因对症处理。虫害引起的就要杀虫,如果是水分转移发热,就要及时通风排湿,遇到刮风下雨,又要抢着关闭每个仓库的通风口。有时候一天忙下来,腰酸背痛。” 储藏粮食,最怕的就是遇到发霉、虫鼠雀害等。熏蒸是除虫灭鼠最好的办法,管华盛说:“基本上是用药物熏蒸的方式,气体熏蒸穿透力可达6米,一般一年杀一次虫,尽量做到绿色保粮。” 开启智能化储粮新时代 随着时代发展,沙县老粮库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粮食存储的需求,新的粮食储备库迁址富口,目前已完成一期建设,于2017年7月竣工投入使用。 项目采取省、县联合建库的模式,总投资1.2亿元,建设粮食储备仓10座,检验检测中心1幢,设备物资仓库1座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采用智能化管理,设备和技术水平在全省县级粮库中位居前列。 2月27日,记者在县粮食直属储备库支部书记刘碧成的带领下,领略了一番标准化仓储的风采。 新粮库干净整洁,10座高大的平房仓库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库容达6.6万吨。刘书记介绍,旧粮库气密性较差,粮食需要用麻袋包装存储;新的粮食储备库气密性高,可直接散装存储,增加了储存空间。储粮高度达6米,500多平方米的仓库可储存3000吨稻谷。 过去,监测粮情需要手工在仓库布十几个点检测温湿度,劳动量大,准确率低。现在,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准确地看到粮食的温度。 “2号仓粮库平均温度14.5摄氏度,符合低于18摄氏度的存放标准。”说话间,仓储科设备组组长陈元杰调取了库内监控视频,通过视频可查看库内全景,也可以查看细节,“这套系统连稻谷上的虫子都能清晰地看到。” 当粮情监测提示异常状态时,操作员可通过智能化通风系统远程控制轴流风机、通风窗等设备,选择不同模式的通风功能。遇到下雨天,智能微型气象站发送提示信号,风机、窗户、通风口等设备会自动关闭,大幅度减轻粮食保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 最牛的是充氮气调储粮管理系统。粮仓一侧的制氮房内,一整套制氮设备已经安装完毕,目前正在调试中。正式投入使用后,可向粮仓内输送源源不断的氮气,通过实施富氮低氧的储粮条件,达到彻底杀灭害虫、粮食保质保鲜的理想效果,同时能有效避免对环境及粮食产生污染,实现绿色生态储粮。 智能化仓储依然离不开人力维护。粮库实行仓管员每周一、三、五检查,科长每半月检查一次,主任每月会查一次,设备管理员更是每天巡查维护,确保每一颗粮食都保存完好。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