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2018-04-18 10:28:21邱灿旺 许本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东南网4月18日讯(福建日报 邱灿旺 许本超)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近年来,泰宁县找准自身定位,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旅游扶贫、精准监督等措施,巩固拓展扶贫工作成果,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双促进、双提升。 2017年是泰宁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从年初开始,该县就按照“真扶贫、扶真贫”的要求,在巩固好已脱贫的贫困户生产增收基础上,紧盯还未脱贫的883户2599个贫困人口,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借光照亮“扶贫路” 4月16日,新桥乡新桥中心小学,屋顶上一面面明亮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照耀下十分灿烂。“这些屋顶光伏板已并网发电,现在工人们对铺设好的光伏板进行加固。”在现在指导的甘肃省安装建设集团公司电气技工陈向东介绍,泰宁地域及气候环境非常适合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扶贫,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一项重大富民工程。自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泰宁县充分利用光伏产业扶贫政策,大力推进光伏电站建设,通过光伏发电助力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真正享受到光伏发电带来的红利。 借助这股东风,新桥乡成立了泰宁县峨嵋光伏扶贫发展有限公司,利用政府扶贫基金50万元、春风工程40万元、贫困户贷款入股以及上级补助资金,在文化站、乡政府办公楼、宿舍楼、司法所办公楼、屋顶新建分步式光伏发电站,并以公司化运作整乡推进光伏扶贫项目。 同时,新桥乡让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扶贫担保基金,以自愿的原则担保贷款5万元投入泰宁县峨嵋光伏发展有限公司,贷款产生的利息由扶贫小额信贷进行贴息,贷款期满后5万元由光伏公司进行还款,这样每年贫困户可以获得固定分红3000元。 通过大范围推行光伏发电项目扶贫模式,截至目前,泰宁全县已有11个村700千瓦的光伏扶贫项目建成投入运营,预计每年每村平均增收5万元以上。 精准施策“拔穷根” “房子有了,工作有着落了,基本生活算是有了保障,再也不用担心过苦日子了,真的是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关心!”谈及这两年来家中的变化,贫困户潘中应非常激动。 今年36岁的潘忠应是新桥乡汾信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自身残疾,难以找到工作,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儿子在上小学,家庭无其他经济收入来源,一家人生活艰辛。 得知潘中应的状况后,对口帮扶责任人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技术上,通过培训让他掌握了理发的手艺,帮助他在集镇开了一家理发店;产业上,村里成立了新汾合作社,中央扶贫资金补助了3000元让他成为了新汾合作社持股之一,合作社通过种植优质稻、养稻田鱼,每年他都能获得2000元的分红收益;此外,乡政府还聘用他为通讯员,这样一个月又有1200多元的收入。 潘忠应的脱贫之路是泰宁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泰宁县建立党员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制度,形成帮扶网格,帮助贫困户制定精准的脱贫计划。同时,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力量,通过引导贫困户发展生产、介绍务工、拓展乡村旅游产业等致富渠道,共同破解增收难题。 泰宁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对此,该县结合旅游优势资源,因地制宜推动贫困户参与乡村旅游产业,切实增强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自我造血能力,长效性地推进精准扶贫。 今年泰宁县举办第二届“大源傩”元宵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到新桥乡体验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在新桥乡岭下村的红军食堂,游客们听着红军的故事,吃着村民们精心烹制的稻花鱼宴大呼过瘾,而稻花鱼、烤鱼干等特色农产品也让游客满载而归。 岭下村的变化被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人来了,财气也就跟着来了。”看到村里游人一批接着一批,贫困户邓兰青也开始寻思着做一些旅游相关的产业,让自己的日子更上一层楼。 呵护扶贫“蛋糕” “眼下,贫困户的比对标准有哪些?我们村里有哪些扶贫项目,贫困户享受的补助政策有哪些?投入资金有多少?” “以前都是听村干部说村里的情况,现在我们一看就清楚”…… 4月16日,在泰宁县新桥乡坑坪村村部门口,村民们正围着村务公开栏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关心的事情,全给弄了个明白。 为把扶贫蛋糕做大,护好,针对有效解决扶贫领域“最后一公里”的监督难题,泰宁县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进一步规范要求全县所有行政村对涉及财务收支、扶贫救济、工程建设和政策法规等内容都须及时在村务公开栏公开,不隐瞒、不疏漏,让村务公开栏成为宣传政策、公开财务和了解村务的宣传平台。 此外,凡是涉及扶贫资金发放、扶贫项目建设的该县一律要求通过村民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的审核。 坑坪村通过“民主理财日”,规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下午,村两委干部和理财小组成员及出纳员一起到村部集中办公,共同审核当月村财支出情况。尤其是对扶贫资金、项目分配这个群众历来关注和敏感的问题,充分发挥村民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让所有的支出都经过了层层的审核把关,也有效防止了出现乱报、多报、重报等现象,深受村民的欢迎和好评。 同时,县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公开情况逐一督促检查,有力地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管理权,为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从源头上遏制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