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农村创客来了
2018-06-14 10:46:52阮锡桂 刘国军 方炜杭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里心镇花排村果农采摘早熟“翠冠”梨。 绿田公司工人们在挑选速冻鲜莲。 莲农采收莲子。 东南网6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阮锡桂 刘国军 方炜杭 通讯员 陈晓星 文/图)近日,农业农村部向社会推介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建宁县榜上有名。 建宁是山区小县,也是农业大县。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缺少资金、技术、人才等现代要素投入,以莲子、种子、梨子、桃子、无患子等“五子”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长期处于“大而不强”的局面。 近年来,建宁以做大做强“五子”产业为主线,以基地建设、园区创建、典型示范、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为引领,探索出一条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生态绿色、特色引领的农村创业创新之路。 初夏时节,一股农村创业创新热潮在建宁各行各业涌动,发展出各种业态。黄勤建正在率领他的农机大军跨省作业;因两名大学生创意而研发,填补市场空白的莲子蛋白粉即将上市;从城市返乡创办民宿的聂清华新建了6栋木屋民宿已经完工,准备开门迎客…… 这些被称为“农村创客”的新农民们正用行动在当下的乡村书写新篇。 新主体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 6月初,走近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的稻田,生机勃发的禾苗,一行高一行低,有序交替。 “一行是父本,一行是母本,杂交水稻制种特有的现象。”枫元村党支部书记刘炳煌说,今年县里出台了《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村企合作整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村集体代表全村制种农户与种子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技术由企业搞定,种植则由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 “以前制种一年到头在田里忙,现在只需看看水,下下肥,大家都说,现在种田很痛快。”接过话茬的正是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负责人黄勤建,43岁的他已是一支拥有机耕机、插秧机、植保飞机、收割机、烘干机、田园搬运机等各类机械960余台(套)的农机大军的“领头雁”。去年作业面积达20万亩,相当于全县28万亩耕地的三分之二。他们还把业务拓展至江西省和省内周边县市。 在建宁县副县长沙陈龙看来,以这支农机大军为代表的新型经营主体,不但改变了延续多年的耕作方式,把制种农民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对整个制种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 建宁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制种产业覆盖全县9个乡镇,面积14万亩,年产杂交水稻良种3100万公斤。全国每十粒水稻种子有一粒来自建宁。制种平均亩产值3000元,比种粮高出不少,因此农民大都把地留着自己种,不愿意流转。全县2.95万户农户,有2.35万户从事制种,户均面积不足7亩。小而散的经营主体面临着劳动力老化,产品质量欠佳,抗风险能力不足,缺乏议价能力等一系列问题。 建宁把培育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 黄勤建正是这样的人选,2013年底,他买来了当地第一台烘干机,在解决自家的晒粮难题之余,尝试为其他农户提供烘干服务。此后,他的农机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丰富,还成立了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15年,在农业部门的促成下,建宁县以勤建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把全县较强的6家农机合作社和6家农业植保合作社整合,成立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 “机械化作业每亩成本可以降低近600元,购买服务种田大家都觉得值。”黄勤建说,建宁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1.2%,机械化水平居于全省领先地位。 不仅是黄勤建,越来越多创客进入农业领域寻找机会,并迅速成长。目前,建宁共有各类新兴职业农民1200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17家,家庭农场227家,辐射带动转移就业2.8万人,其中5000多人进入电商领域从事农产品销售。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