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宏志:用笔墨与时间对话
2018-08-01 10:08:11刘莉婷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傅宏志书法篆刻作品展作品《金刚经》全景。 傅宏志 ●三明日报记者 刘莉婷 实习生 陈玉洁 刘梦茹 文/图 起落峻利的行笔,灵动飘逸的收笔,用墨,浓则涨成块面,枯则呈为飞白,反差虽大,然层次井然,徜徉三明书法家傅宏志“数峰无语”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可感悟其“会当凌绝顶”至“万里悲秋常作客”的心路,还可领略周金汉隶、魏晋风骨,依着太史公的路子聆听古人对话。 在傅宏志的书法篆刻求索路上,他只琢磨一件事:坚守初心,把字写好。 40余年来,他沿着古人的足迹,穿过历史的长廊,感受深厚的书法篆刻文化内涵,体悟书体的变迁,他用笔墨与古人对话,用作品记录时间。 “我只愿敬畏诚勤,日日拂拭,念念不忘。”傅宏志叹然道。 结缘书法 7月25日,走进傅宏志工作室,墨香、书香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练字书稿贴满墙壁,有着些许年代的泛黄史书码放在书桌一隅,翻看那些卷皱的书页,不时能看到,傅宏志用端正的楷书标注着每一个时间段读书的心得。 “唐人之书、结构严谨,无针线之缝。晋书有自然之趣,亦有随心之意。然欲习晋必先习唐,方为捷径。”这便是1985年,年仅17岁的他总结的书法研习技巧。 “40多年前于闽南乡间濡墨临池的往事仿佛就在昨日,也曾石亭山上摩娑古迹、燕江水边夜读《广艺舟双辑》,得缘仰望甲骨司母戊鼎真身、睹晋唐宋元明大家真迹。”回想起过去研读书法的历程,傅宏志历历在目。 他真正与书法结缘,还得追溯到更早以前。1975年,刚上南安丰州桃源小学的傅宏志,就被学校开设的书法课深深吸引。“我不够聪明,不会做其他事,没有人愿意找我出去做生意赚钱,加之学业偏科严重,只好一直写字。”傅宏志打趣道。 然而,傅宏志的自学书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没有好的老师,也没有好的书法字帖,他只能从丰州镇上骑车到泉州中山路去“淘书”。后来,到了永安,读书之余,他仍不忘写字。高中毕业后,傅宏志开始系统阅读书法史,按照书法史的脉络邮购书法字帖,书法篆刻的玄妙、晋唐宋元明大家的真迹、篆隶行楷草书字体的变化多端,开始进入他的世界。 1992年,傅宏志行书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1993年,隶书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二届书坛新人展”,自此,他具备了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条件,算是出道了。10年后,傅宏志正式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修身明智 “曲径雾初开,岩悬卧翠台。倚栏常自啸,山势欲飞来。”在傅宏志“数峰无语”书法纂刻作品展上,一幅行笔劲捷肯定,笔走龙蛇的草书,记录下了当时傅宏志来到素有“秀起东南第一巅”的金铙山,穿过时空隧道,倚靠在凌空栈道护栏上,聆听耳畔山风,欣赏起伏山峦时所感悟的风景。 此次在市书画院展出的作品,囊括了傅宏志10余年来90余件五体书法篆刻作品。从端庄清秀的楷书,到沉着舒缓的行书、古朴绵劲的篆书、方劲大度的隶书,再到雄健洒脱的草书、工细和大写意兼备的篆刻,每一幅作品都无声地诉说着傅宏志40余年的书法篆刻历程。 “这次展览的作品,提供了书法史上的各种可能,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真实记录了我所留下的时光,也是来三明20年继续研习书法篆刻、体味三明山水的过程。”傅宏志感慨道。 “我对自己书法的要求就是多练、多看、多写,并努力写好。写字是最艰苦的艺术,学习书法,非有勤学苦练方能成一体风格。”简单古朴的话语,是傅宏志长时间的书法付出。 在傅宏志看来,要写好楷书,至少得写5万字。不仅仅是楷书,傅宏志在每一个阶段练习一种字体时,经常每天都要花费至少7个小时以上,反复临摹,让手部肌肉形成记忆。 当然,要写好书法,光靠临摹远远不够,还必须丰富自身的书法内涵,提升文化素养。为此,他一直没有间断学习古代文史。 有个阶段,他偏好杜甫的诗,用最“笨拙”的机械背诵法,按《杜诗详注》一天背一首,一诗背十遍,第二天再复习十遍,再新背一首,如此递进。后来,尤爱读史。从司马迁到梁启超,再到王国维、陈寅恪,从春秋到魏晋、唐宋,再到近代史,傅宏志总能细细道来他对每一段历史、每一个人物的自我理解。 “看书不仅能了解中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认识书法的发展历程,还能了解当时各朝各代诗人、书法家所处的生活环境,创作的历史背景,尽量复原他们当时的内心。”傅宏志解释道。 汲古求新 傅宏志在练习柳体、魏碑之后,花在研习隶书的时间上最多,又临摩小篆、甲骨、大篆和“二王”行草书,字体风格转换成了需要动脑子的事。 “不要自我设限,不要把50岁看作是书法生涯的结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起点。”他更多地开始理性思考,从多个角度归纳总结,把握其间相同和不同。在他的工作室墙上,光一个“得”字,他便整理了40余种,经常揣摩。在傅宏志临摹的一件3米多《临西周钟鼎六器》的作品中,他便运用了小楷和篆书两种写法,冲突与反差体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这件前后花了30多个小时,六个铭文风格各异,写在一起整体要协调,虽说是临摹,实际是再创作,清代的金文大家经常这么做。”用傅宏志的话说,他既要“大江东去也能唱,小桥流水也可以写”。在他的“自序”中写到:“譬如游历,总该名山大川南北风光领略了,再历数其间的优胜短长方有分寸”。 在谈及我市书法现状时,傅宏志道来,近年来三明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书法研习队伍不断壮大。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现阶段书法界的浮躁名利之风,他期待三明书法界能“百花齐放”,在创作质量上“更上一层楼”。为此,他建议学习书法,首先要有精神层面的觉醒,要牢记初心,不重名利,拿好手中的这杆笔;其次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多读书,多练习;再次要懂得不耻下问,定下更高目标,勇于突破自己。 “书法是有技巧、有学问的艺术,是从古人手中传承下来温文尔雅的生活方式,细数古代书法的高峰,我们无言以对。”这也正是傅宏志此次办展的初衷。古人的成就越斐然越璀璨,现代人就越容易产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钦佩,就更需要静心去修炼。 知天命之年,傅宏志依然想按照自己的思路,本着“见贤思齐”的初心,逐渐“收缩阵地”,或许寻觅古人可能少涉猎的“缝隙”……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