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独家纸坊,坚守西山纸千年传承路

2018-10-12 09:58:50沙观球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剥 料

刘仰根和造纸师傅胡金腾在“抄纸”

刘仰根在烤房焙纸

●三明日报将乐记者站 沙观球 文/图

秋高气爽,来到风景优美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将乐龙栖山,拾级而下,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林下几座二层高的土墙木屋古朴简陋,这里就是半甲手工作坊,即西山造纸作坊,当地人称“纸槽”。

走进木屋,作坊里光线昏暗,设备传统而简单。一个2米见方的池子,装满纸浆,造纸师傅胡金腾和黄莲城正在重复着“抄纸”的工作。将乐县是我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西山纸完整地传承了蔡伦造纸的工艺,是中国古老手工造纸技艺的缩影。西山纸第四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纸制作技艺传承人刘仰根娓娓道起西山纸的故事,那悠悠往事,这作坊门前的对联“咬定青山不放手立根原在破岩中”,让我们感悟到四代人的坚守与千年手工造纸技艺传承的艰辛与不易。

50多年前作坊102个

1969年,里山、外山纸业社和上地大队、上地纸业社合并成立陇西山独立大队。1979年8月,改设陇西山林牧纸综合场。1989年龙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境内孕育着2万多亩丰富的毛竹,是最好的造纸原料。

刘仰根今年62岁。1973年,他年仅17岁,就开始在沙溪仔屋边厂纸槽上班,父亲刘启春在这个纸槽当管理员。刘仰根说,当时一家手工作坊就叫做一个纸槽,每个纸槽有10名工人,一名管理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场造纸作坊发展到102个。1985年,有里山、外山、上地等造纸纸厂3个,辖毛边纸槽93个。1990年,毛边纸槽仅剩20多个。

28道工序造雪白“西山纸”

“一张西山纸的制作要经过28道的复杂工序。”刘仰根介绍,西山纸制作包括浸漂、腌渍、压榨、踏料、抄纸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必须精工细作。作为造纸工,刘仰根跟着师傅和当管理员的父亲学,28道的工序,一道也不撂下。

每年谷雨至立夏期间,刘仰根与纸工们上山砍嫩竹。嫩竹有讲究,要开叉第一个枝条的嫩竹才行。将嫩竹斩成近2米长2厘米宽的栅子,捆束成把。放入湖塘,在每一层栅子上撒一层石灰,灌水浸塘。两三个月后,待栅子熟透变黄,糜烂,就开始剥竹麻。取出竹料洗净,再放进湖塘,引来泉水漂洗。接着将竹料剥去竹节和内外两层皮,放入竹料槽内。

刘仰根说,踩料也叫踏料,是最为辛劳的一道工序。现在,为了节省人工成本,他与一名雇工师傅一起光着脚,手握吊索,反反复复,把竹料均匀地踩成细致的纸浆。纸浆通过管道进入纸槽,两位纸工配合协调,手持一块抄纸帘放进纸槽,荡料入帘,提起,帘子滤去水,只留下一层薄薄的纸浆。把纸浆翻转倒扣在木板上,揭起帘子,就分离出一张湿纸。经过抄纸,一张张湿纸厚厚地叠在粗重的纸榨上,被榨去了水分。随后,纸工还得用钳子从纸头处将粘连在一起的湿纸一张张钳开。最后,一张张湿纸被送到焙纸房,焙纸工用刷子把墙刷湿,按顺序将湿纸贴在焙壁上,待焙干,一张张揭下。干纸齐齐码在一起,裁切匀称。等这最后一道工序落幕,冰清玉洁的西山纸才算正式出炉了。

从繁琐的工序中磨砺出来的西山纸,“结实细嫩,色白如雪,且不用末粉,年久不蛀”。其吸水性强,色泽稳定,既可用于修复、印刷古旧书籍,又可用于书法、装裱,极具古色古香的意韵。千百年来,纸质优良的西山纸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清代时一度出口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当年,乾隆皇帝编《四库全书》时,曾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民国时,“西山纸”走向辉煌,百余家作坊年产纸5万余担,为闽省之最;抗日战争时期,西山纸调永安印刷《中央日报》;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出版局编印《毛泽东诗词》线装本及重要历史资料,用的也是“西山纸”。

唯一的作坊主成国家级传承人

山里的汉子吃苦耐劳。1987年,30岁的刘仰根对28工序驾轻就熟,接替父亲成为管理员,按行业的话说,就是师傅的师傅。负责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由于造纸工序流水线作业,哪道工序工人缺岗,刘仰根就要随时作为工人顶岗。

岁月荏苒,繁华褪尽。1999年,曾经辉煌的“御用纸”也难免萧条。刘仰根和吴招荣夫妻俩经营的半甲手工作坊龙栖山造纸作坊成为将乐仅存的一家。在龙栖山原始密林里,这座古老的造纸作坊依然默默坐守在时光里,“夜听水流庭后竹近看云起面前山”,刘仰根家门前这幅对联,正是一代造纸人在大山里的生活写照。

2008年6月,“将乐西山造纸技术”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纸制作技艺,刘仰根被命名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将乐西山造纸技术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5月,刘仰根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竹纸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旅游+”,保护、传承千年工艺

西山造纸是“将乐三绝”之一。龙栖山造纸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宋代。南宋时,经过改良,纸质更优,以至于当时的众多藏书行家都认定要收藏福建竹纸书写成的书画名作。清人郭柏苍的《闽产录异》说,将乐纸以龙栖山的西山纸最好,西山纸属于客家土纸,纸材有生料、熟料之分。生料纸(沤腌法)一般称为“毛边纸”,熟料纸(蒸煮法)通常称“连史纸”。毛边纸厚者称“重纸”,上品称“玉扣纸”,薄型者称“长行纸”。“玉”为洁白,“扣”是计量单位,“扣”即现行的“刀”,每刀纸100张,是书写文献、奏本、印刷线装书的上品。

在作坊里,造纸师傅胡金腾和黄莲城重复着“抄纸”的工作,慕名而来的游客边拍照边观赏。刘仰根说,每年6月开始就迎来最忙碌的造纸环节,也会迎来不少观众。

手工造纸是件体力活。每道工序几乎都是靠手工操作,十分辛苦。刘仰根告诉我们,昨晚他踩料踩到10点,作坊每天从早上4点多钟开始,一直干到晚上8点多钟,一天生产20刀纸,也就是2000张纸。

由于工作枯燥、重复性动作,又是体力活,且“西山纸”销量不大,经济效益不佳,很多年轻一辈不愿意学习制作技艺,手工制作技艺的传承面临断层的境地。对此,刘仰根很是忧虑。

“‘西山纸’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遗产,今年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我们正在想办法将它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刘仰根说。

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余华告诉我们,局里划了一片117亩的竹山,作为刘仰根的作坊的备料毛竹山场,加上刘仰根自己承包的370亩竹山,已足够作坊的备料。

刘仰根说:“如果销量好,备料足,可以一年到头抄纸。”将乐县正申报“西山纸”地理标志,积极引进客商,与旅游相结合,改造提升作坊,设立产品展示厅、体验区等,让古老的蔡伦造纸技艺发扬光大,熠熠生辉。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