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读报

红色扶贫:扶出老区新风貌

2018-10-17 11:09:01陈晓星 林童童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建宁客坊乡12个支部60余名党员在水尾村接受了一次红色之旅教育,重温峥嵘岁月。陈晓星 摄

 

革命老区苏区建宁,通过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做活红色旅游文章,打赢红色文化扶贫攻坚战。且看——

红色扶贫:扶出老区新风貌

东南网10月17日讯(福建日报 通讯员 陈晓星 林童童)10月3日,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记者来到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村里的红军兵工厂参观点热闹非凡,围满了各地来参观的游客。

“国庆期间,我们的小山村虽然偏远,但也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讲解员谢文飞高兴地说,在节假日期间,这里每天接待的游客量都会翻番,最多的一天接待了300多人。

“村里变化这么大,还得感谢省委省政府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的实施,感谢省纪委监委机关的指导帮助,感谢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的协调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水尾村党支部书记谢文雄说道。水尾村,地处偏远,位于两省三县交界,距建宁县城70公里,距客坊乡19公里。这里当年是红军的后方根据地和建宁苏维埃的大本营,被称为“红色小井冈”。村里较完整地保留着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红军医院、红军银行、红军兵工厂等旧址群。

建宁县是省纪委监委的挂钩帮扶县。如何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偏僻山村要摆脱贫穷,还得立足实际,借力发展。”省纪委监委机关挂钩帮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省纪委监委领导多次深入建宁县调研后,感到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优势,做活红色旅游文章,打赢红色文化扶贫攻坚战。

有想法,还得科学规划才行。在省纪委监委的大力协调下,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师生到村里调研,结合村子特点,以美丽乡村建设及红色乡村生态游为核心,对村庄进行总体规划。

很快,县里、乡里依托红军医院、兵工厂、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等特色红色遗址景观进行修缮复原,按照“特色化、差异化”的原则选择红色文化扶贫示范项目进行策划,对村里的优势红色资源进行整合。

目前,水尾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省级红色路线、省级传统村落。去年底,水尾革命旧址群列入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

红色文化扶贫,让偏僻的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有了活力。唱红军歌、住红军屋、走红军路、吃红军饭……来到这里,游客们都愿意体验“十大红色项目”,接受红色教育、党性教育。

经过保护和修缮后的水尾村,不仅挖掘了丰厚的红色历史底蕴,还丰富了乡村文化新内涵,游客在体验红色之旅的同时,品尝当地特色农家菜肴,不少老百姓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新商机。

“去年我在村里开了一家红军驿站,生意红红火火,现在人越来越多,我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水尾村红军驿站负责人谢桂英说。

水尾村发展“红色文化扶贫”产业开发了旅游服务员、遗址管护员、卫生保洁员、红军剧演员等公益管理岗位,解决了7户贫困户12人的家门口就业问题,带动了60户农户增收致富。

水尾村的改变,只是建宁县创新扶贫方式,借助“红色元素”,打赢红色文化扶贫攻坚战的一个缩影。

走进建宁县文化馆,时不时传来悦耳动听的歌声。“这些天,我们正在抓紧排练红色歌舞节目《建宁山水情》。”县文化馆馆长宁萍说,前段时间,得知省纪委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帮助协调省音协组织省里知名音乐家创作四首建宁特色红色歌曲,县里的音乐爱好者们都很兴奋,纷纷报名参加建宁红色歌曲的演唱。接下去,他们还准备排练《唱响和平新时代》《红军走过的路》《莲乡人民感恩共产党》等三首红色歌曲。

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也是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帮扶建宁县红色文化发展项目之一。建宁县第三实验小学是建宁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校学生2000多人,100%是农村户口。“学校没有一个专职舞蹈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舞蹈教室。”宁萍说,在省纪委的协调下,省舞协因地制宜,制定一套切合学校特点的帮扶计划:出资2万元帮助学校改建一间标准化舞蹈教室、选派优秀舞蹈教师为建宁培养师资、安排舞蹈志愿者进校园教学、创作编排节目等形式,圆了农村孩子舞蹈美育之梦。

今年初以来,建宁县先后开展红色文化建设发展“十个一”活动。驻省委宣传部纪检组协调省音协组织我省知名音乐家创作具有建宁特色的红色歌曲,目前已创作完成《建宁山水情》等4首建宁红色歌曲;省文学院组织我省知名文学家对水尾村、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原有解说词进行修改润饰提升;省社科院组织人员对《苏区建宁的红色记忆》书稿进行编辑编写,交付出版社正式出版;《故事林》杂志社组织本省知名作家深入水尾村创作采风,对采风创作的红色文化故事以《故事林》杂志增刊的形式编辑出版;省剧院组织专业队伍对水尾红军剧舞台进行提升改造;福建省朱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制的红色微电影《水尾女贞子树》进入后期制作阶段;省文艺志愿者正在紧张排练,将走进水尾村举办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主题实践活动。

在省纪委监委领导的推动下,省广电网络集团承接了帮扶建宁县水尾村红色文化建设发展项目:在红军曾经战斗过的水尾村古太平寨建设一座红军哨所;对水尾村古银杏村周边进行保护;对水尾村旅游产品“三宝”(女贞子树、银杏王树、红军莲)进行宣传推广;设计推广水尾村红色旅游logo;围绕女贞子、银杏、莲子、艾草等水尾特产以及水尾村的红色历史设计旅游文创产品等等。这些项目对进一步弘扬红军革命精神、丰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振奋建宁人民群众脱贫攻坚的精气神具有重要意义。

“眼下,建宁县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西门莲塘、苏区银行、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等红色遗址,形成了一条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产业链,如今,红色资源已成为老区建宁发展的底色。”建宁县委书记郑剑波自豪地说,红色文化产业带动了建宁的餐饮、住宿、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富裕了老区群众,延伸了产业链,将山区建宁的短板变成了发展的样板。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更多>>本网原创
更多>>要闻
  • 新闻图片
  • 论坛热图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