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岭下村:岭下开遍映山红

2019-06-05 10:16:2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将红色文化、绿色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岭下开遍映山红

东南网6月5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全幸雅 通讯员 邱灿旺 许本超)

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打好老区苏区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方略,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发展,补齐民生社会事业短板,推进老区苏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福建有原中央苏区县(市、区)37个,三明12个县(市、区)都在其中,全域都是中央苏区。近年来,三明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红色优势加快转化为发展优势。当前,三明正全力唱响“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品牌。

红色文化放光彩

初夏时节,泰宁县新桥乡岭下村,一拨拨游客让这个小山村格外热闹。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5月27日下午,岭下村的红色景点勾起了一批福州游客的回忆,他们唱着革命歌曲,来到水果采摘园内采摘水蜜桃、杨梅。

这是岭下村当天接待的第六批外地游客。

岭下村山多地少,人口1132人。几年前,岭下村还是三明市级贫困村,许多村民外出谋生。是什么让这个冷清的村庄变得这样热闹?

吸引游客来到这里的,是岭下村的红色文化。

1931年6月,岭下村建立红色政权,燃起星星之火。1934年3月22日—27日,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岭下村发生激烈的岭下阻击战,村内共有28名先进代表参加了革命斗争,6名同志光荣牺牲。战后,岭下几乎成了废墟。

改革开放后,岭下村被确立为中央苏区基点村,列为红色文化保护单位。

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岭下村保护开发了红军食堂、老游击队员之家、廉政文化展厅、家风家训馆、红军标语墙、红军战壕等革命历史景点,众多游人慕名前来参观,重温曾在这里发生的红色故事。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岭下村接待各类参观、调研的党员干部、游客达2万人次。

生态优势壮产业

游客来了,人气旺了,岭下村抓住机遇,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鼓励群众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产业,把高山红莲、优质稻、黄桃等土特产品卖给游客、卖到山外。

“现在,红军食堂每年能给我带来近2万元收入,闲时我还可以继续种田。”43岁的岭下村贫困户邓平青在政府的扶持下,经营“红军食堂”,煮起了农家菜,种起了黄桃,生活充满奔头。

“再过20来天黄桃就能采摘,7至10月可以抓稻田鱼、小龙虾、采莲子、摸田螺、掰玉米……不同的时节都有不同的项目,玩累了可在村里的生态农庄用餐、休息。”新桥乡党委书记吴天祥介绍,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让老百姓从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了。

“岭下村有高海拔、生态好的优势,高山红莲、优质稻等产品不打农药,品质很好。”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福建法治报的涂文进曾是省委组织部派驻岭下村的第一书记,2017年他在岭下村挂职期间,引导村民发展生态种养,多次邀请省里专家现场培训,企业与村里签订农产品订单销售协议、联合海峡都市报在福州义卖农产品,省城群众都很认可岭下的农产品,现在产品供不应求。

家乡的变化,让在外的游子看到了希望。90后大学生黄胜旺此前在浙江有一份高薪工作,听到家乡发展起来了,毅然辞职返乡创业。

“岭下村的农田基本上都是种植水稻,靠售卖稻谷的收入十分有限。”小黄思路是稻田鱼。经几年摸索,稻田鱼已成为岭下村一张新名片。小黄眼下正在筹划成立养殖合作社,实行“基地+农户”养殖模式,提供优质鱼苗、养殖技术,回收成鱼,保证销路,让更多的村民一起实现致富梦。

不仅是吸引青年返乡创业,一家旅游企业看中岭下村并成立岭下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目前,我们正结合当地的生态、产业、文化资源优势,开发打造户外拓展基地、知青之家等新的旅游体验项目,力争成为新型乡村休闲游的示范点。”公司负责人林金英说。

“通过整体包装打造旅游产品,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10万元。”岭下村党支部书记杨友平对未来信心满满,从2013年不到1万元到2018年的15万元,岭下村集体收入提高让村集体有能力做更多事情。

泰宁县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挖红色、生态资源,把岭下村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峨嵋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源、水趣崇际、上清溪等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做强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