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小吃做大了 故乡变美了
2019-07-14 14:13:18方炜杭 全幸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小吃之乡沙县以小吃产业产生的新问题为导向,20多年来统筹推进“金木水火土”系列综合改革,让群众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小吃做大了 故乡变美了 东南网7月1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全幸雅 通讯员 肖首洲) 上世纪90年代起,沙县举全县之力发展小吃产业,鼓励老百姓“走出去”。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人走地荒、“三农”融资难等新问题。20多年来,沙县以问题为导向,实施被称为“金木水火土”的一系列综合改革——“金”即农村金融制度改革,“木”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水”即综合治水改革,“火”即沙县小吃转型升级,“土”即农村土地改革。 一系列综合改革释放的红利,让老百姓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1999年沙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3221元,2018年达到18706元,人均GDP居全省前五;1.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城市建成区从6.9平方公里拓展到3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5.6%增至66%;公园从1个增到20个…… 在沙县采访时,一位居民用“很幸福”形容20多年来沙县发生的巨变——想外出创业,家中的土地、林地可轻松流转,交给专业的人打理;创业缺资金,只要信用良好就能获得贷款;要休闲健身,走出家门5分钟就有一个公园;要出行,“铁公机”一应俱全。 人走地不荒 7月的沙县高桥镇新桥村,耕地整整齐齐,林木郁郁葱葱,好几条乡村公路陆续完工。“以前村集体收入一年不过2万元,连工资都付不起,更别说修路了。”村支部书记洪英松说。 20多年前,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开小吃店,全县有6万多人在外经营沙县小吃,占全县劳动力的三分之二。当时,沙县农村出现了一个普遍问题——大量田地、林地抛荒、失管。 有人外出从商,也有人在家专业务农,做大农业,但土地流转是件麻烦事。以人多地少的新桥村为例,1600多亩耕地分给284户1000多人。最早出现的民间自发流转土地,却带来了诸多纠纷。 2006年起,沙县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改革,按照“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积极扶持、规范管理”的原则,成立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2011年,县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注资150万元,成立国有性质的沙县源丰和金茂2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托有限公司,并在全县的11个乡镇设立分公司。 统一委托、统一流转、统一分配的“三统一”土地信托流转机制自此成型。各村在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将本村农地经营权统一信托于两家公司,受托后信托公司再统一向外来承租农地的农业大户和农业公司进行流转。 “资本金是专门负责先期向农民预付和垫付土地流转保障金及收益,万一发生违约行为,也将由公司统一负责向承租人追讨。”沙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说,在二者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土地流转自此走向规范化。到目前全县流转土地共14.75万亩,流转率超过七成,在全省最高,未因此发生过一起纠纷。 林地抛荒、失管,也因一场林地“三权分置”改革让林地流转也走向了规模化——林地所有权还属于村集体,把原先的承包经营权进行分离,承包权不变,让农民放心,而分离出来的经营权入市流转。 自发放了全省第一本林地经营权证起,沙县涌现出一大批专业从事林业经营的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目前已达380家,经营面积86.86万亩,覆盖面达63.8%。 虽然外出创业,但家里的田有人种,林有人管,资源得到盘活。 融资不再难 无论是外出开店,还是在家务农,融资难曾一直是个普遍难题。 “原先农村缺乏有效抵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特别难,大部分人只能靠民间借贷。”沙县县委书记杨兴忠告诉记者,破解融资难的核心是要解决银行的后顾之忧。 “一评二押三兜底”的机制,开启了沙县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评,即评信用、评项目、评资产。评信用是评农户的道德信用,建立相应的信用等级和信用档案,全县5.04万户农户进行评信建档,实现了全覆盖;还有评项目是否真实合规,评估抵押资产的价值有多少。 押,即对银行不能接受的农村抵押产品,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政府为经营主体增信,打通融资瓶颈。 兜底,即一旦出现风险,政府通过基金代偿、资产收储、协助处置资产等方式,与银行共同化解风险。贷后风险按约定由“农业发展基金”承担80%、银行承担20%的风险,对出现风险的农村产权通过交易平台拍卖交易。 由此,面向“三农”的金融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针对外出经营小吃的农户,沙县设立9个小吃创业融资担保基金,每个小吃业主可获得20万至30万元不等的贷款。沙县农商行则抓住机遇,确立“与沙县小吃共同发展壮大”发展战略,开发出了适合外出小吃业主的“小吃创业卡”。 “这张卡集存、贷于一体,还具有在全国自助设备取款手续全免、智能理财、贷款随贷随还等增值服务。”沙县农商行小吃金融部负责人郑生强说,小吃业主通过微信、手机App等就可以实现全线上办贷,并配套降息、提额、简化担保等优惠措,最高授信可达100万元。 2017年,洪英松与亲戚一起在广州开了一家80多平方米的沙县小吃加盟店。“面积这么大的,精装修前期投资要15万元,是‘小吃创业卡’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截至目前,沙县农商行累计发行“小吃创业卡”21611张,向2万余家业主授信19.64亿元,卡均贷款余额7.04万元,基本实现小吃业主全覆盖。 对普通农户,沙县在全国首创“社区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每户可获10万元贷款,目前已有113个村设立村级融资担保基金。针对经营周期长的林业,沙县开发了额度更高、还款时限更长的林权抵押贷款等一系列产品。 改革敲开银行门,金融活水流进各家各户。 环境变美了 沙县地处沙溪河下游,水网密布、因水而美。靠小吃致富后,沙县人对生态环境有了更高要求。 新桥村的村集体收入稳步增收,自己开的小吃店越发红火,洪英松常和家人到东溪边休闲散步,他见证了东溪的变化:“东溪是沙溪河的最大支流。以前的东溪两岸聚集了30多家采砂场,如今都没了,水也清了!” 沙县副县长乐荣光告诉记者,过去生态执法的职能分散在多个单位,机制不顺,“九龙治水”导致了“无人治水”。 沙县抓住全省首批综合治水试验县的机遇,开展生态综合执法改革。以森林公安为基础,创新组建了沙县生态综合执法局,整合了森林公安、农业、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职能,集中了涉水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等分散在各部门的7个方面73项行政处罚权。除了森林公安队伍,还从自然资源、农业、水利等部门抽调13名有行政执法资格的骨干人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综合执法”的运行机制,扭转“各自为政、推诿扯皮、执法低效”的局面,无序采砂等各种疑难杂症由此根除。 2017年,沙县继续深化河长制,出台《沙县县级流域河长履职工作制度》和《沙县县级流域河长履职图》,进一步明确流域河长权责、职能要求及追责问责情形,明确“四项职责”、赋予“四项权力”、明确“办结时限”,让流域河长“有权”协调、“有法”履职。此项探索入选去年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 岸上的问题解决了,水变清澈了。沙县水利局工程师吴文辉说,目前正在实施东溪水生态综合体项目是全国首个水生态综合体,投资约4.1亿元,河道总长7.2公里,总体规划面积547公顷。“由水域生态、滨岸生态、活力生态三大系统构成,融合生态系统管控、滨水休闲游憩、郊野轻奢旅居为一体,让好水产生更多生态和经济效应。” “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还是在故乡生活舒心!”洪英松说,如今的沙县,就像一个大公园,不少外出的小吃业主,都准备返乡创业、定居。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