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水缸”:清水哗哗送万家
2019-08-04 12:35:55方炜杭 全幸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张清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破解老大难问题、积极治理小流域、构建生态综合监管平台,闽江源头三明水质明显提升—— “八闽水缸”:清水哗哗送万家 东南网8月4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方炜杭 全幸雅) 生态环境部日前公布1至6月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三明市水环境质量位列全国33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第24名(较一季度前进8位),水质提升情况排名全国第21位,成为全省首个进入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前30位”和“水质变化情况排名前30位”双榜单的设区市。 三明地处闽江源头,除金溪、沙溪、尤溪三大流域,还有32条小流域,大多汇入闽江,有“八闽水缸”之称。多年来,这些河流上建起水电站1400余座,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其中,30多座坝后式(阶梯式)水电站矗立在三大流域主干流,其余小水电分布在各条“毛细血管”。 水电站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不合理开发使用也成了影响水质的堵点。“坝后式水电站因蓄水发电方式为底层出水,水位深、流动性差,造成坝下流域溶解氧下降,部分流域断面水质溶解氧超标。”三明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科张艺娟说,而小水电大多为引流式,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业主通常未按要求执行最小下泄生态流量,造成部分小流域断水脱流,河流自净能力大降。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福建后,将水电站的生态环境问题列为重点督办内容。三明制定了具体的整改方案。部分水电站对生态流量下泄系统进行改造并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但由于处罚额度偏小等原因,一些业主“不当一回事”。 去年起,三明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细则》的基础上,首次尝试把水电站纳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的参评范围——首批32家水电站企业参评,3家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 华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池潭水力发电站,因2017年度最小下泄生态流量监控未达标,被评为环保不良企业,银行取消了一笔3000多万元的贷款。为此,企业成立环保整改小组,对相关问题进行整改。目前,该发电站最小下泄生态流量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2017年以来,三明把32条小流域治理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高标准编制“一河一档一策”方案,明确了每条河流的治理目标、具体工作计划和措施、管理体制机制,进行重点攻坚。 蕉溪流域主要地处梅列区,流域内有工业企业、畜禽养殖,而且人口密集,水质提升困难。三钢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原先的排放大户,在认领蕉溪流域的治理任务后,企业建成渣场淋溶水治理工程,切断了污水排入蕉溪流域的源头。去年12月,三钢还获批国家AAA级景区,成为我省首个钢铁工业旅游区。随着小蕉溪流域水质的整体稳定提升,至2018年底,三明在全省率先消除Ⅳ类及以下水体。 针对老工业城市环保欠账多的问题,2017年,三明以列入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为契机,从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小区周边支路管网完善、主次干道管网完善、沿河截污管网完善等4个环节入手,全面推进污水管网改造和建设。今年,三明市区计划完成污水管网建设改造14.5公里,目前已布设污水管网7.4公里。此外,三明今年投资3.55亿元,在推进9条小流域“为民办实事”综合整治工程的基础上,采用“9+X”模式,实施32条小流域巩固提升项目,巩固提升全面消除Ⅳ类及以下水体成效。 为发动全民参与治水,三明抓住生态环境部和福建省共建“数字生态”示范省战略合作的契机,建设生态综合监管网络和信息化平台,项目含饮用水保护区和流域水环境生态监管、生态红线功能区环境监管、环境质量(水、气、土)监管、企业(矿山)污染源及敏感点监管四大系统。 走进市生态环境局,三明生态综合监管平台已投入使用,各项环境监测数据实时显示。调研员张德乾告诉记者,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对废水排放企业、水环境自动监控数据及手工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生物指示装置对水体进行预警,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早处理;利用无人机对水源地库区周边情况进行巡查,打通监管最后100米;通过接入的保护区视频、防汛视频、污染源企业视频,实现全天候监管;划分行政区网格、企业网格、重点网格2000余个,建立进行日常巡查、事件上报、实时指挥调度体系,实现精细化的监管。 同时,各地各部门相互打通,与全市2000多名河长、1700多名河道专管员形成了一张精准、高效的环境监管网。群众也可通过“e三明”App的随手拍,反映、跟踪水污染及治理情况。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