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双拥”曲 续写“鱼水”情
2020-06-03 08:53:01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惠萍 |
分享到:
|
沙溪河畔,双拥花开别样红。 三明是著名的老区苏区,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百姓把军人当亲人,官兵把驻地当故乡,军地双方心连心。 至今,三明市已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永安市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泰宁、尤溪、将乐、大田、宁化、沙县、建宁等7个县,获评省级双拥模范城(县)称号。 2016年以来,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上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拓展双拥共建工作,奏响了军政军民团结、军地融合发展的新乐章。 倾心“双拥” 夯实创建基础 “双拥”之树长青,得益于我市始终把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制体制作为推进双拥工作的重要保障。 历年来,全市各级把双拥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市、县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各级党委书记党管武装工作述职、武委会主任述职的重要内容。 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均配齐双拥办工作人员,并建立起46个双拥成员单位联络群,协调解决双拥问题。市县乡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已全部设立并挂牌,实现全覆盖。双拥工作被列入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4年来,全市投入财政资金4.1亿元。 军政一家亲,服务心贴心。每年2月,驻明部队提出需要地方政府解决的事项,地方政府提出需要部队支持的事项,根据“双清单”制度及时完成,并进行情况通报。同时,每年召开市委常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军地协调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4年来,我市全力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先后配套出台《关于加强市区驻军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六条措施》《关于协同推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的十二条措施》《关于驻三明市区部队人员住房保障社会化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有效解决官兵关注、期盼的问题。 根植红色沃土,擦亮“红色名片”。我市把国防教育和双拥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一段时间以来,“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团多次应邀晋京赴省宣讲,惊心动魄的红色往事,彰显了三明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 制定出台全省首部政府规章《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2016年以来,市、县两级财政投入1700万元用于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全市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家庭共悬挂光荣牌6.8万面,送立功受奖喜报1332人次;在省军区礼堂上演清唱剧组歌《军歌嘹亮》等剧作……国防双拥教育舆论氛围日益浓厚。 军民同心 共谱鱼水情深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三明是中央苏区“扩红补给”的重要地区之一,提供了有力的兵源、粮源和财源保障,受到省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多次表扬。当年,宁化县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硝烟已逝,精神永存。如今,三明儿女一如既往支持部队建设改革,协助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合力帮助部队办实事、解难事。 三明医科院、三明教育学院等大中专院校,面向驻明部队官兵开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培训;举办烹饪、医疗等技能培训班,改善官兵伙食和医疗卫生水平;建立“科技拥军人才培训基地”和“拥军科普教育基地”,培训官兵1800人次;开设“拥军书城”“拥军书库”,向部队捐赠图书2.2万余册;创新设立“涉军维权法律服务站”,开辟法律援助拥军“绿色通道”……一项项保障举措,让每一位驻明官兵,心底油然升起“他乡似故乡”的归属感。 百姓把军人当亲人,官兵把驻地当故乡。此前,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三明各县(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抗疫倡议书,全市退役军人纷纷响应,冲锋在前;4年来,驻明部队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抢险救灾,挽回经济损失近3.2亿元,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老百姓的困难,驻明官兵也深深牵挂。三明军分区团级以上干部“1+1”结对帮扶21名贫困学生,团级以上单位先后与34个贫困村、120余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4年来,驻市区部队积极支援苏区各项事业,受到三明儿女的欢迎和赞誉。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融合一家亲。 20年来,我市与海军“三明舰”共建,持续开展慰问等活动,全力为广大官兵办实事、解难事。“三明舰”官兵不辱使命,多次执行重要任务,为三明市增光添彩。如今,“三明舰”成为了三明人民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而三明,成为了全舰官兵的“第二故乡”。 退伍不褪色 服务乡村振兴 “当我得知自己获得这份荣誉时,心里感到非常激动,也深感荣幸。”谌根深说,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工作者,他只是做了一些自己该做的事情,却获得了这么多人的认可。 谌根深是明溪县枫溪乡小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名退伍军人。去年7月,谌根深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也是三明市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退役军人。 2011年退役后,谌根深回到村里,成立了“兵哥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的烟叶、黑山羊、山地鸡等生态种养项目,带动村民增收。同时还组建了“青年突击队”,将部队所学的本领用于家乡的建设。多年来,他在乡村的大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带领村民发展生产致富奔小康。 谌根深是我市退役军人服务乡村振兴的缩影。一直以来,我市大力宣传大田、尤溪县实施“头雁工程”和“回引工程”做法,鼓励优秀退役军人回村任职,引导他们在综治维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中起示范带动作用。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林上斗1981年入伍,2015年3月,他从原南京军区空军某雷达旅旅长岗位退休。经军地有关部门批准后,带着党组织关系回到尤溪县梅仙镇半山村。 长期的军旅生涯,培养了林上斗坚韧不拔、雷厉风行的个性。作为半山村村支部书记,林上斗在广阔的乡村舞台,尽心尽责为村民服务,诠释着“退伍不褪色,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如今,半山村环境变美丽,民风淳朴,田地不荒,旅游兴起,村民变股民,钱袋鼓起来了,村庄散发着由外及里的全新魅力。更喜人的是,半山村先后获得全国首个中华鹭鸟保护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县级先进党组织等称号。 一个典型一面旗帜。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谌根深、林上斗等一批双拥模范的典型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市共有723名退役军人担任村居两委,其中305名担任村主干。 鱼水深情,历久弥新。当前,全市军民正持续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幸福的新三明,谱写更加绚丽的“双拥”篇章。(三明日报记者 卢素平)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