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福建日报看三明 > 正文

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爱珍的故事

2020-07-17 11:16: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兰爱珍(左)在社员的标准化豆腐皮作坊指导。

兰爱珍(左)在社员的豆腐皮作坊的烤箱前查看生产情况。

一张豆腐皮 十年合作路

——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兰爱珍的故事

东南网7月1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阮锡桂 陈旻 方炜杭/文 林熙/图)

7月2日,时近小暑,清流县嵩溪镇罗坡岗村热浪袭人。

清流县嵩溪爱珍豆腐皮专业合作社办公室里,理事长兰爱珍正认真地与前来调研的市县工商局工作人员沟通着标准化作坊建设中的经验与困难。

“这里一直没安空调,我们基本都忙着跑社员们的作坊,很少在办公室待着。”她边擦汗边抱歉地说。

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3月,由兰爱珍发起,如今已有成员116户,出资总额1941万元,帮助70多户贫困户脱贫,辐射带动全县1300个农户从事豆腐皮产业,5000多个农村劳动力在家乡就业创业。

一张豆腐皮,十余载合作路,打开了兰爱珍和百多名农户的致富之路。

“以后挣了钱,一定要先给爷爷买双鞋”

兰爱珍的豆腐皮事业源于1996年。“创业原因很简单,穷怕了想脱贫。”一头短发干练利落,兰爱珍快言快语。

“小时候的贫困,记忆犹新。”她说,家里是地道的农民,当年入不敷出,主食大多是地瓜丝,几乎没闻过肉味。父母重视教育,让5个孩子都上学读书,每年四处借学费,作物一收成就卖了还钱,放假期间孩子们得帮人看鸭子挣点补贴。

爷爷奶奶来家做客,身为大姐,兰爱珍总被委以盛饭的“重任”:给爷爷奶奶打的是米饭,给其他人打的饭,底下是地瓜丝,只有表面盖上些米饭。

“上学时,有一次爷爷来学校看我,给我送吃的。”说起往事她眼含泪花,看着爷爷没有穿鞋子,她在日记里写下“以后挣了钱,一定要先给爷爷买双鞋”。

高中毕业后,兰爱珍进入一家乡镇企业,但企业经营不善,不久她就下岗了,只能回家放牛、做农活。她一边放牛,一边琢磨,思前想后,把目光盯上了嵩溪镇已有800多年发展历史的豆腐皮。

“很多人家逢年过节都会自制豆腐皮,我爷爷奶奶每年都会做。”她说,不能小打小闹,要做得好,卖出去。

于是,兰爱珍到当地有名的能人家中学习,暗暗记下制作豆腐皮的每个工序,逐渐总结出制作流程和制作的最佳比例、时间、温度等一套技艺。

1996年,在父母的支持下她开起了自己的小作坊。“全家扣除吃到第二年的口粮,剩下的粮食全卖了,把所有钱凑起来一共2000元。”她说,全家的前途都压在自己身上。

用家中的几口大圆锅,兰爱珍不断琢磨、改进方法,用最好最纯的原料制作出豆腐皮,去镇上走街串巷叫卖。

“我设计了密封袋,让豆腐皮保持干燥;做了每袋两三把的试吃装送给客人品尝;到各个小卖店上门推销,给他们赊账试吃、试卖;寄长途汽车运去福州等地销售……能试的办法都试了。”她说,“那几年,一天一走十几公里路,脚后跟磨出水泡血泡是常事,脚趾都走到变形。”

终于有商家被她的诚恳打动,试卖之下客人反馈不错,商家同意留下产品代销。一年下来,有了几千元收入,“这在当时已经是很大的安慰”。

就这样,她的豆腐皮一步一步打开了销路。4年艰辛,靠客户口耳相传、慢慢累积,豆腐皮终于给她带来了第一桶金,全家人生活总算有了着落。

1  2  3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