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焦点图片 > 正文

三明:创新,老工业基地焕生机

2020-09-13 14:11:01  卢素平 陈永昱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刘惠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三明市持续推进装备制造产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天华智能等龙头企业,提升智能制造装备核心竞争力。图为福建天华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林文斌 曹建平 摄影报道)

●三明日报记者 卢素平 通讯员 陈永昱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居全省第三位;1至7月,工业投资增长26.7%,居全省首位。其中,技改投资增长33%,增幅居全省第三位。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引擎。作为福建省工业基地城市,立足于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三明围绕做优“工业基地·活力新城”品牌,持续做实做足“工业三明”文章,推进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

龙头正昂首,产业正集聚,链条正铸就……

建链强链

龙头方阵齐步走

9月10日,走进省重点项目清流县雅鑫新型超纯系列清洗材料生产项目施工现场,铲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来回穿梭,眼前是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

高宝矿业硫酸生产线改扩建项目与雅鑫电子相距车程不过3分钟,这是中欣氟材整体收购高宝公司重组后实施的第一个产业链项目,现已正式投产。项目负责人介绍:高宝矿业可为雅鑫电子提供3万吨液体三氧化硫原材料。

强链延链,三明氟新材料“链”式效应正在凸显。目前,全市共有氟新材料企业12家,三元、明溪、清流、吉口4个产业园区,具备资源、技术、产品和市场优势,产业前景好,发展空间大。

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我市瞄准钢铁、装备制造、石墨和石墨烯、氟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等9条百亿工业产业链,策划重点产业链招商项目108个,力争到2025年实现总产值4500亿元以上。

三钢是三明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今年来,我市发挥三钢每年带动投资20亿元以上优势,策划引进合金钢、特种钢生产、服务型制造等项目,抓好产能置换、闽光物联云商等25个总投资105亿元的转型升级项目,打造全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千亿企业集团。

常态帮扶

增强企业获得感

在三明埔岭汽车工业园,重汽海西汽车公司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一批工程车配件。“这批订单有效提升了海西汽车产品的本地使用率。”公司运营管理部部长潘林说。

8月21日,首届三明市汽车产业“手拉手”专场对接活动举行,全市80多家相关单位和企业参加活动。当天,共10家用车单位和企业同重汽海西汽车公司达成销售合作意向,签约车辆226辆、金额超亿元。

今年来,我市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12条,促“六稳”30条帮扶措施,组建401个服务专班,建立金融服务、交通物流、线上对接、“手拉手”等四大协作平台,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自去年11月“访企业、解难题、促‘六稳’”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共收集问题2562个,已解决2479个。帮扶措施“量身定制”,企业发展干劲十足。

今年3月10日起,全市重点项目、规模工业企业、限上商贸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复工率达100%,累计帮助企业减少用电成本2.6亿元,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7400万元,兑现各项稳就业补贴4259.56万元,市属国企减租1882万元。

坚持优惠与贡献对等原则,去年以来,我市共与118家龙头企业签订“一企一策”,兑现奖励资金1.68亿元,带动新建项目94个、总投资265.39亿元。今年1至7月,完成产值455.3亿元、增长8.2%,实现税收14.52亿元,三钢集团居中国企业500强第311位,福建一建集团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创新驱动

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硅谷”落户三明了!

8月27日,在京闽(三明)科技合作“云签约”视频会上,我市与中关村发展集团签约,共建“一园区、一基地”。有“中国硅谷”美誉的中关村落地三明,老工业基地插上“创新之翼”。

协同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在京闽(三明)科技合作“云签约”视频会议上,我市共签约产业化项目11项、总投资100.7亿元,涵盖石墨和石墨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科技等产业。

依托“一园区、一基地”,我市将导入中关村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正让三明这座老工业基地焕生机。

9月9日,在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实验室,技术总监张运文与他的团队,正在开展含氟系列产品研发。今年,海斯福公司共投入2800万元研发资金,计划开发6个含氟系列新品。

如今,海斯福公司已成功实施12个项目技改,研发38个产品,为公司带来了2亿元增收。其中,“环境友好型含氟多氧杂表面活性剂的产业化技术及应用”荣获2020年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着眼产业发展方向,我市加快机科院海西分院等“6+1”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目前,共通过院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50多项,实现成果转化10项,获授权专利30多项,培育科技型企业18家,预计可推动新增产值近4亿元、利税超过1亿元。

创新驱动发展。去年,我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8%,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高出7个百分点。今年来,面对疫情不利影响,我市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态势仍然强劲,1至7月,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4.48亿元,比增9.1%。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