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的春节和今年的春节一样,来得有些晚。那一年的正月初一是2月18日,在爆竹声中,山区小县——三明县的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与往年不同的是,人们对这新的年景充满更多期盼。 因为在不久前(1958年1月20日),三明列西被确定为福建钢铁厂和福建化肥厂的联合建厂的厂址。同时,省委和省人委考虑到既然三明工业基地条件较好,全省工业便有适当集中于三明建设的必要,既可加强协作又可节省投资。所以三明工业基地建设规模之大,项目之多,在我省工业建设史上是空前的。 工业基地建设,最主要的就是要有人,尤其要有技术骨干、要有专业人才。春节假期还未过,省直机关各部门主持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就接到通知,要在省委大楼会议室开一个短会。他们匆匆来到会议室等待,经验告诉他们,临时召开的紧急会议一定有重大任务。 时间一到,省委第一书记叶飞披着军大衣走进会场,他说,“今天找你们来,就是要和大家议议我省工业基地筹建的事,现在中央给了我们机遇,就看我们的。你们回去后,立即酝酿工业基地的人选,要把富有工业建设经验、最优秀的同志推荐给省委。” 飞快地,一封封印有省委组织部鲜红印章的调令,频频发往省直机关各部门、各地市。 除了此前已主动请缨的厦门市委第一书记张维兹,省供销社主任孟健、粮食厅副厅长张景彬、中国人民银行福建分行副行长闫素、龙岩地委副书记范元辉、晋江地委副书记马鸣琴等十几名厅级干部和百余名县处级干部、业务骨干陆续接到调令,去繁华就艰苦,从全省各地奔赴三明,走马上任。 (图为1958年省委第一书记叶飞由省委各厅抽调赴明的干部,图片由三化公司档案室提供) 厦门大学著名教授卢嘉锡手上也收到这样一封调函。看了调函内容后,卢教授心情十分矛盾,因为调函要调的是他的得意门生江培萱。他对这个弟子寄予厚望,他相信凭江培萱的学识和才华留在厦大,今后前途无量。三天后,卢教授将调函交给了江培萱,让他自己做决定。已是讲师的江培萱看到调函后,内心同样纠结。他既舍不得离开他的导师和厦大校园,也明白这是组织上的安排。思索后,他决定赴任,因为他要到组织需要他的地方去。 当时的三明可以说是穷乡僻壤,不仅仅是江培萱,他们中每一个人原本的工作环境都比到三明好上许多。到三明后的工作职务也大多安排得比原先低,许多县处级干部都安排在车间、科室当主任、科长。但是,他们把到艰苦地方去当做荣誉,当做党对自己的信任。正是共产党人这种“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的高贵品德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儿,把一颗颗火热的心凝聚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能量,使三明这片土地换发蓬勃生机。 1958年4月10日,为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规模巨大的工业基地建设,省委决定以各厂筹备处和三明县委委基础,成立党政合一的三明重工业建设委员会(简称三明建委),直属省委和省人委领导,与南平地委、行署双重领导三明县。三明建委是三明工业区在建设期间的最高领导机构,它既负责工业区的整个工业建设,还负责市政建设及管理工作。 三明建委成立后,立即着手基地建设,精心组织建设大军,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三明这个仅有6000余人的小城镇,发展到11万人口的新兴工业城市。虽然,在工业基地建设期间,组织机构几经变迁,但主要领导变动不大,三明在建委、人民公社筹委会和市的领导体制下开始了开基创业的艰难历程。 来源:三明档案 图文由三明市档案馆编研开发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