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医改”导致医护人员流失?三明市副市长回应

2021-07-07 17:07:02  蔡晓卿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7月7日讯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国家卫生健康委76日在三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三明医改经验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下面摘录发布会部分问答。

东南网记者:有媒体报道称,三明医改后很多医护人员因年薪制分配不公平、积极性降低而流失,不知是否属实?当地对此有何看法?

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张元明:

就像前面已经介绍过的,通过改革,三明的医生是受到极大激励的。我们提高了诊疗、手术、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通过实行全员目标年薪制、年薪计算工分制,阳光收入大幅增加,基本上得到了应得的报酬。大家昨天去的将乐县万安镇中心卫生院,我前不久也到过,当时询问了一名工作了七八年、中级职称的护士,问她年收入有多少。她说,有十四万多。我问她是否满意。她的回答是,如果按一百分算可得九十分。我感觉她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据了解,该乡镇党委书记大学本科毕业,经过县政府办、多个乡镇历练,工作了十七八年,工资比这位护士还略低一些。由于三明地处山区,薪资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差距,但医护人员薪酬在区域内行业之间横向对比还可以,这里面就有个合理引导问题。

在2012-2020年的九年时间里,三明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调走215人,占全部1.84万卫生技术人员的1.17%,其中2/3为主治医师、主管医师及以下级别医生。但这期间我们各家医院共招聘了4906人,是调走的23倍。这些医护人员调走属于人员的正常流转,并不存在医护人员“大量流失”。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薪酬内部分配还有改进空间,已经专门组织了一个研究团队进行调研,计划年内出台关于完善医院内部薪酬分配的指导性意见,力争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兼顾公平与效率。也欢迎见多识广的新闻界朋友给提供宝贵意见。

健康报记者:我们都知道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三明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方面,主要做出了哪些布局?

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张元明:

谢谢您对三明医改的关心关注。2016年8月全国卫生健康大会后,我们开始了“治已病”和“治未病”并重的改革新探索。重点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整合县级医疗机构组建总医院,乡镇卫生院由总医院全面接管,作为总医院分院,分院在行政村延伸举办卫生所,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一体化,人、财、物高度集中统一,成为一家人,共同承担县域内群众健康“守门人”。

第二,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主要是“双打包”:一是县域医保基金打包支付,实行县域医保基金“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引导总医院(医共体)和医务人员参与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公立医院医药收入普遍下降,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虽然也下降了4.1%,但由于实行了医保打包支付,纯收入反而增加了1.42亿元。二是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大力支持下,实施C-DRG分组打包收付,2018年1月起正式实施,目前病种组数800组,并配套制定临床路径206个,促进医院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看病,实现同病同治、同效同价。去年,C-DRG结算占比81.6%,节约医疗费用6971万元。

第三,建立医防协同融合新机制。在总医院(医共体)专门设立由医院、疾控、妇幼等单位人员组成的医防融合办公室,负责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健康管控、推进健康干预等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业务纵向连贯、衔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启动了疾控中心综合改革,实现了疾控中心职能进一步强化、服务进一步拓展、队伍进一步激励。去年以来,我市顶住在外经营沙县小吃和出国务工人员多等压力,全市14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都是输入性病例,没有发生第二代病例,疾控中心与医疗机构的协同作战立下了汗马功劳。谢谢。

光明日报福建站记者:关于深化医改有一种说法,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之日就是医改成功之时,请问沙县总医院作为县域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在促进实现分级诊疗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

2017年7月,沙县总医院挂牌成立,由2家县级医院、12个乡镇分院和128个延伸公办村卫生所组成,县乡村人财物事统一管理,总医院管分院,分院管村卫生所,是一个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是全县人民健康的“守门人”。为了构建有序就医格局,我们重点做了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推动资源下沉。建立高年资医师定期驻乡驻村制度,在医共体内部多点执业,推动医疗资源、医学人才、疾病病种“三下沉”,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去年共下乡村巡诊97批265人次,接诊1813人次;举办各类教学讲座和技能操作培训165场次,健康咨询与义诊17场次,医疗质量、院感、公共卫生等管理指导91场次;分院到卫生所巡诊665人次。

二是畅通转诊通道。将需要长期康复的住院患者下转分院,将病情控制不满意患者及时上转总院,去年共向上转诊2430人,下转随访管理11676人,全区基层门诊就诊率从2017年的54.4%提高到去年的57.4%。

三是慢病分级管理。建设慢病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和重度精神病患者实行“分级、分类、分标、分片”管理,努力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去年,全区四种慢病的规范管理率分别为:高血压86.3%、2型糖尿病85%、重度精神障碍93.7%、肺结核患者100%。

四是强化上下联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搭建“三大平台”,“六大中心”,开展远程视频会诊和集中服务,去年共安排县乡远程会诊144人次、接诊1368人次,为各分院同步影像诊断10312人次、心电诊断9340人次、集中消毒1270批次。

人民日报记者:大家都知道三明医改最大特点就是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和三医联动,请问三明医改的全盘规划中,健康促进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如何体现“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张元明: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提高人民健康素养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健康促进摆在突出的位置、融入各项政策,争创一批国家级健康促进县:

第一,强化组织。深入落实《“健康三明2030”行动计划》《健康三明行动实施方案》,实施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等七项行动,持续推动健康知识进学校、进家庭、进农村、进社区,不断提高老百姓健康素养。

第二,强化保障。健全完善医保打包支付政策,引导总医院(医共体)和医务人员投入更多精力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在已对六类慢病患者免费提供39种限定的基本药物(含进口原研药拜耳“阿卡波糖”)基础上,根据医保基金情况逐步扩大慢病病种和免费的基本药物。

第三,强化服务。深化疾控中心综合改革,大力培养懂预防懂治疗、可预防可治疗、能应急能常态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壮大健康科普讲师团,完善健康知识信息发布制度。重点针对出生缺陷、“三小”(小眼镜、小胖墩、小龋齿)、中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制定、实施个性化政策,全覆盖健康筛查、全过程健康干预、全人群健康管控、全天候健康科普,引导群众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

第四,强化考核。把能体现价值医保、价值医药、价值医疗的指标(如人均期望寿命、居民健康素养、慢性病管理、人均医疗费用支出等)作为核心指标,持续完善健康绩效监测评价体系。同时,强化监测考核结果的运用,与公卫机构绩效工资增量、总医院工资总量核定相挂钩,与经费核算、评先评优相挂钩,与人员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薪酬待遇等挂钩。谢谢!

《中国卫生》杂志社记者:“有得必有失”是常谈古话,有报道称三明医改模式中药企可能遭受一定损失,这种“损失”对大众是良性的吗?有无弊病?

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张元明:

三明的医药改革采用的是一种带量采购的模式,挤压的是药品流通环节的虚高价格水分,节省了大量的营销成本,对生产企业来说利润并没有减少,同时制定了医保代为结算、预付货款等支持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药企的货款拖欠问题,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从国家集采执行的情况来看,从源头上遏制“带金销售”的问题,对医药产业产生了明显的正面促进作用:一方面,规范了流通秩序,提升了产品质量,引导行业有序竞争;另一方面,也促使企业转型升级,将更多精力投入产品研发,推动创新发展。谢谢!

福建卫生报记者:公立医院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请问沙县总医院,这些年在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三明市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

2017年以来,按照国家、省、市有关部署安排,我们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作为改革发展的重点,不断提高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主要措施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原来我既是医院的党委书记,也是院长;2018年底组织免去了我的院长职务、党政分设。近几年,医院制定了党政主体责任清单和监督责任清单,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做到党建与医院管理、业务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时,我作为党委书记,全力支持院长依法依规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

二是制定医院章程。2018年制定了《沙县总医院章程》,修订《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不断健全医院党委与行政领导班子议事决策制度。同时,通过职代会、党务、院务公开、内部局域网等畅通信息渠道,保障了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是严抓医疗护理质量安全。加强医院质量安全三级管理体系,落实18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去年,临床路径病例入径管理率62.1%,入组率96.5%,完成率91.9%。

四是加强医院运行管理。在总会计师的支持下,跟踪分析预算管理、成本核算、工资核算、资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及时提醒督促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和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促进医院收支结构持续优化。去年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达到43.56%,较改革前提高23.43个百分点。

五是强化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全方位、多角度、常态化宣传“有温度、有情怀,廉洁清明”的医院文化。专门设立服务监管科与行风办、监察室,制定医德考评实施方案,细化考评标准,设置一票否决项目,建立医德档案,并与年度考核、职称聘任、评先评优相挂钩。

六是注重人才“双培养”。2018年来,累计发展24名医疗专家、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医务人员等高知识群体入党。将19名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9名党员培养成医疗、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并选派22名入党积极分子、23名发展对象参加专项培训。

中国人口报记者:这个问题想提给张元明副市长,三明医改这么多年成效显著,能不能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

三明市政府副市长张元明:

谢谢对三明医改的关心关注。通过不懈的努力,我市医改初步实现患者、医院、医生、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是健康上水平。人均预期寿命由2010年的75.29岁提高至2020年的80.02岁。

二是群众得实惠。过去九年,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由72.26%提高到75.02%,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患者由46.25%提高到67.56%。

三是医生受激励。医院工资总额比改革前增长了3.08倍,医务人员平均年薪从5.65万元增加到16.93万元。

四是医院得发展。在2014年全市22家县级以上医院财务首次实现全部正结余的基础上,公立医院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从18.37%提高到41.5%,药品耗材收入占比从60.08%下降到32.5%,体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的关联指标稳中向好,新技术、新项目大幅增长。

五是医保可持续。在赡养比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全市城镇职工医保连续8年保持盈余,累计结余7.14亿元。

(本网记者 蔡晓卿 整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