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三明建宁:烤烟房“变身” 助力乡村振兴

2021-08-20 14:56:55  肖晓敏 饶丽英 陈晓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艳艳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东南网8月20日讯(本网记者 肖晓敏 通讯员 饶丽英 陈晓星 文/图)解开一袋袋稻谷,倒入烤烟房,设定好温度……8月18日,傍晚时分,三明建宁县制种户肖凤辉载着刚收割的水稻种子,停在胜丰种业有限公司内,完成一系列操作后,他拍了拍身上的粉尘,回家。

57岁的肖凤辉,家住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15岁开始制种,有着42年的制种经历。“以前怎么也不敢想,烘干种子可以这么轻松。”肖凤辉说。

90年代以前,家家户户都囤有几张晒席。秋收时,天刚亮,将稻谷均匀地铺上晒席,大人继续下地收割,小孩老人在家,不定时翻动稻谷,保证均匀受热。傍晚,又将稻谷收拢,一袋袋堆放起来。

制种户肖凤辉(右一)

随着村村通水泥路,马路成了晒谷场,原本就不宽的“羊肠小道”,被占据一半铺晒稻谷。车来车往,易碾碎稻谷,农户晒收,存在安全隐患。

“早上晒,傍晚收,全家出动,都累得够呛。”肖凤辉说,遇上大太阳,三天晒干,若天气不好,则需重复四五天。中途下暴雨,更是难以抢收。淋过雨的种子,容易长芽发霉。

建宁县是“中国稻种基地”制种核心区,是全国最大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全县年制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预计年生产种子3500万公斤以上。

在种子烘干过程中,如何解放老百姓的双手,让晒稻变得轻松又高效?

改变发生在2015年。原来,一些种粮大户,特别是一些种植烟后制种的农户,对秋冬季闲置的烤烟房,动起了心思。

在烤烟房离地20公分左右,装上铁栅栏并铺上木板,农户将田里收割后的稻谷直接铺在木板上便可开始烘干了。

烘烤出来的稻谷种子品质如何?“一开始不理想,湿气很难排出来。”肖凤辉说,很快,县里农业局派技术员上门为制种户解决了难题。

烤烟房

不仅如此,县供电部门持续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新增变压器,改造增容配变,加装线路避雷器,全面提高电网供电能力,为种粮农户电烤种子提供供电保障。

2016年以来,建宁县农业部门对全县2400多座智能化烤烟房,进行技改利用,“烤烟房”变身“烤种子房”,一举两得,环保又高效。种子烘烤技术瓶颈得到有效解决,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

张启辉,既是胜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一名种业经纪人。眼下,杂交水稻陆续开镰收割,公司里的6个烤烟房满负荷运行,为制种户提供种子烘干服务,让制种户安心当“甩手掌柜”。“现在,每到烘烤季节,制种户轻松多了,只管把种子运来,我们做好服务。”张启辉说。

“种子进了烤房,定好温度,两天两夜,农户就可以取回家,品质不比晒干的差。”张启辉一边帮农户抬种子,一边说。2019年,公司新建6个烤烟房,成本需要36万元,农业局补贴18万元,一个烤房一次可以烘干4000公斤种子,按1200元左右收取服务费,年均烘烤种子100余万斤。

“现在天气好,大家伙也不自己晒稻子了。”肖凤辉说,以前,割一亩,晒一亩,割多少,晒多少。现在,收割机一次性割完,送到烘烤房,省时省力。妻子在外带孙子上学,他一个人在家,能制种20亩,一年纯收益达5万余元。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建宁县供电部门始终贯彻落实新时代“双满意”工程,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切实解决用户困难事、烦心事,千方百计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让人们群众受到切实实惠,让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除了烤烟房实现“变身”,建宁县还采取新建种子烤房集群的模式,新建种子烘干加工区域服务站和购进卧式组合种子烘干机等方式,从根本上解决种子晾晒、存储难题,打破制约制种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助力乡村振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