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本网原创 > 正文

网络文化节 | 祖孙四代和红军毛毯的故事

2021-08-23 09:59:15  邓书榕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肖晓敏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陈圣高(右)将毛毯交给沙县博物馆工作人员

东南网8月25日讯(通讯员 邓书榕)今年,三明市沙县区博物馆展陈品中,新添了一位“新成员”——一床红军毛毯。它是沙县一名村民主动捐赠的。这床180cm*200cm的毛毯,历经87年的沧桑,仍然鲜红如初。其背后是村民世代用心呵护和传承的故事。

这床毛毯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第19师战士赠送给沙县湖源乡锦湖村村民陈圣高太婆的羊毛毯,传到他这已经是第四代了。

陈圣高的太婆温东姬是旧时一名普通的农村家庭妇女,曾给红军煮饭。那是1934年5月底的事情。5月27日,担负游击任务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团第19师从梅列向湖源转移,于5月29日午后与从杉口(今三明市三元区莘口)经湖源前往沙县的国民党军刘和鼎80师所辖239旅在湖源乡南洋岐高地遭遇。国民党军先占领高地,红军因缺乏森林作战经验,首次攻击未能奏效。后来,红军在湖源群众带路下,采用正面进攻和迂回进攻相结合的战术,兵分三路,向国民党军发动猛烈攻击,浴血奋战至19时,歼灭国民党军大部,乘胜追击分向逃窜的残敌,最终取得战斗胜利。这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红军取得的少有的局部战争的胜利。

陈圣高(右一)捐赠毛毯

红军在湖源的时间虽然不长,只有两三天,但军民情谊不浅。在湖源乡作战期间,红军司令部设在乾尾厝,就是现在的陈氏宗祠,红军吃饭、睡觉都在那里。陈圣高的太婆温东姬就居住在司令部附近。红军因炊事员人手不足,就请温东姬帮忙煮饭。温东姬生活贫苦,穷得连锅都揭不开,身上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红军离开湖源前,便把这床珍贵的毛毯(战利品)送给了温东姬,还对她说“红军是农民的朋友”。

当时物资匮乏,羊毛毯是很稀有的,即便对部队首长来说也是十分珍贵的,温东姬十分珍惜。1958年去世前,温东姬还多次特别嘱托家人要好好保管。

红军虽然走了,可是这床象征军民鱼水情的毛毯却一代一代保留至今。陈圣高今年78岁了,他和他的两个妹妹就是盖着这床温暖的毛毯、听太婆讲红军的故事长大的。陈圣高说,太婆总说“红军亲民爱民”。红色基因也随着毛毯一代代传承了下来,感党恩的陈圣高长大后便入了党,后来还当了村干部,为村民服务。改革开放后,1979年,陈圣高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经营矿山,带头致富,日子越过越好。直到2000年左右,他才将这床毛毯放到樟木箱中保存。但“传家宝”的故事没有失传,陈圣高的5个孩子也是盖着毛毯,听他讲毛毯的故事长大的。

去年,陈圣高便和孩子们进城生活了。孩子们孝顺,共同出资给他买了套房。今年,他在整理乡里的老房子时,拿出了这床毛毯,联系了乡政府,于4月13日主动将毛毯归还给了国家。他说,想让大家通过这件旧物,共同见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斗争的光辉历史,以及红军对老百姓的深情厚谊,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美好生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