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头条 > 正文

三明:牢记嘱托再出发 踔厉奋发谱新篇

2022-07-05 09:02:30  吴文凯 许 琰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三明市扎实推进“四个再出发”侧记

●三明日报记者 吴文凯 三明日报沙县记者站 许 琰

仲夏时节,万物并秀。走进“沙县小吃第一村”——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处处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气息,随处可见日新月异的变化。

去年3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三明考察,对三明老区苏区发展特别是医改、林改、乡村振兴、沙县小吃产业发展等作出新的重要嘱托。

一年多来,我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扎实推动医改、林改、乡村振兴、沙县小吃产业发展“四个再出发”,着力打好“八大攻坚战役”,努力将重要嘱托做实做细做成。

医改再出发

为全民健康护航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通报,对2021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市位列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的10个地市之一,获2022年中央财政1000万元的激励支持。

这是我市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第五次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激励。

深化医改,永远在路上。我市研究制定了《实施“六大工程”推进医改再出发行动方案》,围绕如何进一步解决“群众健康怎么管护”“医务人员怎么激励”“医学人才怎么培养”“优质医疗资源怎么扩容”“医防怎么融合”“中医药事业怎么发展”等六大问题,实施全民健康管护体系完善工程、公立医疗机构薪酬制度完善工程、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工程、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医防融合提升工程、中医药健康促进工程等“六大工程”,在基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基础上,探索解决“看好病”“大健康”问题。

临床专科“一对一”对接、骨干专家驻点、名医工作室、远程医疗指导……去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疗团队入驻市第一医院,合作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与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共建闽西北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使我市医院技术力量、医学人才和管理经验得到进一步提升,“大病不出省、常见病在市县基层解决”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医改再出发,为全民健康护航。一年多来,三明的医院收入持续优化,就医秩序更加合理,慢病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体验进一步改善。在2021年度福建省第三方满意度测评中,三明市公立医院职工满意度全省第1名,出院患者满意度全省第2名。

林改再出发

绿色发展谱新篇

“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我市是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享有“中国绿都”之美誉,是“两山”理论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

去年5月,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签发,将乐县高唐镇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代表全村领取了一张编号为“0000001”的林业“碳票”。

碳票推出当天,福建通海镍业科技有限公司便以4万元的价格买下了2723吨碳减排量。福建金森碳汇科技有限公司则以每吨10元的价格收购储备了18294吨碳减排量,并以此作为质押,获得兴业银行三明分行授信贷款额度500万元。

提升林业碳汇开发水平,是我市不断提升青山绿水“颜值”,挖掘金山银山“价值”的重要抓手。围绕林农关切的“林权怎么分”“树要怎么砍”“单家独户怎么办”“钱从哪里来”“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产业怎么兴”“林要怎么管”等难点问题,我市实施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权登记管理机制、林业金融、林票制度、林业碳票制度等“八项创新”,推动林改再出发迈出坚实步伐。

一项项林改创新举措让人耳目一新,一件件林改惠民成效扎实有效。三明在全国率先发放首批林业碳票,推出“林票贷”等林业金融产品,福建沙县农业产权交易中心提档升级,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加快建设,国有林场改革持续深化,三明林改的创新做法被国家林草局两次发文向全国推广。7月1日,首届全国林草碳汇高峰论坛上,三明林改新做法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点赞。

乡村振兴再出发

逐梦沃野绘新景

夏日,走进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一片片粉花碧叶的荷塘、一座座青砖黛瓦的民宿映入眼帘。“寻根追味”小吃街上,扁肉、金包银、烫嘴豆腐等美味引客来。

俞邦村是革命老区村,20世纪90年代初期,村民带动周边村民外出经营沙县小吃,创业致富后不仅带回了资金,也带回来先进理念,推动村庄编制建设规划,实施“统规自建”,确保房屋依规建设、整齐有序。

在乡村建设上,俞邦村坚持“原生态、低成本、有特色”的理念,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在保留乡村风貌和乡土气息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水电路通信、污水处理、公厕等基本生活配套设施。

如今,这个“沙县小吃第一村”,成为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首批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村。

去年以来,沙县区充分发挥俞邦村“沙县小吃第一村”品牌优势,联合带动周边5个村、1.6万人,通过规划联编、民生联动、文明联创、组织联建,实现“抱团”发展,走出一条跨村联建引领产业融合型美丽乡村建设路子。

通过实施跨村联建,我市共成立联村党组织199个,覆盖730个村、占总村数的42.1%,2021年全市联建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21.1万元,平均每村增收5.6万元。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在乡村建设过程中,我市始终尊重群众意愿、注重群众参与,全面推行“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以“绣花”功夫打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攻坚战役,培育38条乡村振兴示范线,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