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三明频道 > 活动专题 > 大爱三明 奋力建设和谐文明之城 > 爱心助学专项行动 > 正文

三明永安:师徒结对育人 专业接轨产业

2022-07-06 09:29:13  邹 雯 魏兴谷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蔡晓卿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师徒结对育人 专业接轨产业

永安职专:培养好用有用的人才

三明日报永安记者站 邹 雯 魏兴谷 文/图

暑期到来,永安职专烹饪专业的学生更忙碌了,他们跟随老师走进永安各大酒店,向酒店厨艺师拜师,开启了一场校外学习之路。“学艺要精,将来靠自己的实力找工作。”学生小李对自己的定位十分清晰。近年来,永安职专以改革创新的思路,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现代化体系,通过师徒结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育人模式,走出一条具有永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师徒结对育英才

刘羽婷是永安职专面点烹饪专业2017级的毕业生,在校时向永安燕江国际酒店的面点师陈祥班拜师学艺。毕业那年,参加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面点项目比赛,获得三等奖,现在是一名专业面点师。

“学校的老师,企业的师傅,给了我力量。”刘羽婷说,“感谢他们,让我在这个行业里扎根成长。”如今,刘羽婷制作面点在永安小有名气,这是永安职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定向培养专业人才的一个缩影。

针对餐饮人才需求量大、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实际,现代学徒制办学在永安职专应运而生。通过现代学徒制办学,永安职专探索出一条企业进行师徒结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走出去,请进来。学校也不定期邀请各大酒店厨艺师进校授课。同时,在这些校外“师资”帮助下,学校将笋竹宴、永安小吃等具有永安元素的美食编印成校本教材,让学校成为传承“永安味道”的主阵地。

“校外师资是我们学校的宝,通过专业师傅带徒,学生技能学得扎实,走入社会才能立足。”永安职专党委副书记吴露丹说,“学校已经将这种模式拓展到其他专业。”

融入行业办专业

与重汽海西、翔丰华、建新轮胎等多家企业交流用工需求、学生实习以及合作办学等事宜;面对国家推出支持青年创客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学校动员学生踊跃参加;依托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在服务地方经济上,这些年,永安职专动作不断。

1973年建校的永安职专,始终坚持以学生就业和适应永安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开设11大类20个中职专业和6个五年制高职专业。目前,学校在校生达到2850人。

在永安布局“3321”产业体系的背景下,如何设置专业接轨产业?“我们坚持融入行业办专业的理念,以‘3321’产业布局,对接落地永安的企业,探索建立‘厂中校’模式。”永安职专副校长罗生根说,通过专业的设置,为永安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2020届汽修毕业生陈志鹏,就是“厂中校”模式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由于在重汽海西跟岗学习过程中表现突出,毕业后,他正式成为公司的一员。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及“厂中校”模式培养出的永安职专学子,有很多毕业后直接进入了合作企业工作。

在校内实训基地,工位仿真化;在校外跟岗学习,车间课堂化,这些教学场景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动永安职专协同育人纵深发展。

“目前,我们已经与制造业龙头企业、大型养殖企业、市区幼儿园、酒店等领域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30多个。”永安职专招生与就业处主任伍功荣说。

让学生提前上岗,是永安职专融入行业办专业的另一个突破口。学校围绕物联网、电商等领域进行专业设置,“订单式”培养物流、电商等技能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熟练掌握了专业特点,毕业后马上就能上岗,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落地永安的电商企业培育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技能型骨干力量。

产教融合结硕果

走进永安职专教学楼,映入眼帘的是外墙上张贴的“专业代言人”展板,一个个从职专走出去创业的学哥学姐为在校的学弟学妹加油鼓劲。

得益于永安职专推进产教融合、一体化育人机制,永安职专培养的学生在各行各业上发光发热。近年来,永安职专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上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迭代升级。5月,一场以“技能成就出彩人生”为主题的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展在永安职专激情上演。旅游组展示了烹饪、面点、花艺、中餐摆台等专业技能;信息技术专业组展示了学生创意作品——3D模型打印;电子电工专业组展示了微型自动生产线等17个电子制作成品;机械组现场演示车外螺纹加工工艺、数控车削编程……学生在展示技能的同时,更折射出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脚步正大踏步向前,再向前。

一边提升学历教育,一边培养专业技能。如今,永安职专建成一流的产教融合平台,拥有网络搭建实训室、网页设计实训室、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等,实训工位达883个。

“实践是技能培育最好的老师。”永安职专党委书记黄治华说,“我们将班级建在企业,发挥企业优势,让校企合作形成合力,培养更多能工巧匠。”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