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台海> 台湾印象 > 正文

台湾新殡葬文化:厚养薄葬 50元完成全过程

m.folksfolks.com 2013-10-28 10:33  张维东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10月28日讯(福建日报记者张维东) 薄养厚葬的丧葬习俗,在台湾社会中长久以来存在着,薄养背后频频是老人的备受冷遇,厚葬之时却冒出了子孙的攀比之风,薄养厚葬之风害人不浅,让老人在世时活得辛苦,走得也辛酸。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思考:如何改变落后的殡葬习俗,又如何让“尊老爱老,厚葬不如厚养”的孝道文化得到更好传承?

“还好接到‘主动关怀小组’的电话,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殡葬信息和政府提供的服务,否则我们就只能听任业者的安排了。”近日,台北市民曾小姐专程到台北市政府殡葬管理处表达感激之情。

原来,前段时间曾小姐的弟弟突然辞世,所在医院介绍了一家殡葬业者与曾小姐接洽善后事宜,但高昂的费用让曾小姐犯了难。她说:“从遗体接送、请礼仪师,到请师父接引念经,这三项就要花费2.8万元(新台币,下同),如果完成所有项目,费用会超过20万元,价格实在太高。”恰在此时,台北殡葬管理处“主动关怀小组”打来电话,告知治丧服务信息。最后,曾小姐选择以“联合奠祭”和树葬的方式完成治丧事宜,而所有的开销仅仅是一张50元的火化证明书。

由于薄养厚葬陋习的存在,殡葬业者经常借由繁杂的礼仪赚取丰厚利润,而家属为了治丧体面,常常向有关人员塞红包,由此产生了广受诟病的“红包文化”。调查显示,在台北完成治丧的平均开销在

20万元左右,贵的甚至超过百万元;如果业者在治丧过程中表示要收取费用,民众回答“给予”的比例高达53%。

为了整治殡葬业乱象,台北市政府殡葬管理处于2012年4月成立了“主动关怀小组”,该小组在得到有关资讯后,会第一时间致电家属表示慰问,并提供相关信息。“殡葬业者、治丧家属、政府这三方,前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治丧家属在交易中必然吃亏,这时政府就要提供正确的信息,使信息对称,让不肖业者没有可乘之机。”台北市殡葬管理处主任林威伸说。

根据流程图,记者看到,当有人往生后,医院会开出“死亡证明”,然后死者的资讯会被上传到政府的殡葬管理系统,“主动关怀小组”看到信息后就会与死者家属取得联系。而以前,殡葬业者在医院得到“死亡”资讯后,会直接与家属接洽。统计显示,“主动关怀小组”成立的一年半时间里,共拨打治丧家属电话超过2.2万通,其中成功完成慰问的超过1.3万通,有高达98%的治丧家属对这项电话服务表示肯定。

其实,成立“主动关怀小组”只是台北市推动新殡葬文化的举措之一。近几年来,台北市以多元创新的思维,提升殡葬服务质量,大力推动以环保、创新、厚养薄葬为宗旨的新殡葬文化。除更新相关硬件设施外,还持续推出一系列服务措施,如在全台湾首创遗体条形码验证系统,推广“树葬、海葬、花葬”环保新殡葬理念等便民服务,其中最为民众所称道的是,只需要花费50元就能完成殡葬全过程的“联合奠祭”服务。

“联合奠祭”是10位左右往生者的公奠,它始于1992年,早期的服务对象主要

是中低收入群体,带有社会救助的性质。2009年,“联合奠祭”成为社会福利补助的一部分,开始服务全体民众。

如果你认为“联合奠祭”就是“简陋、草草了事”的殡葬,那就大错特错了。每逢周二、周四,市政府都会腾出台北第二殡仪馆最好的景仰厅进行公奠。由市长或各部门负责人轮流担任主祭,更有包括供品、司仪、诵经、遗体化妆、骨灰罐等19项免费专案服务,整个典礼庄严隆重,深受市民好评。为了将“联合奠祭”持续下去,许多热心企业和市民纷纷慷慨解囊,“联合奠祭”基金会随之成立。

推广“树葬、海葬、花葬”等环保新殡

葬理念,除了改善社会风气外,还与台北市地少人多的土地紧张状况有关。目前,台北市有3座公立的灵骨楼(塔)和1座私立的灵骨塔。公立灵骨塔方面,阳明山第一灵骨塔骨罐柜位已满,能容纳11万个骨灰罐柜位的富德灵骨塔也只剩下2000个左右。倡导环保新殡葬文化,愈发显得迫切和必要。经过近些年持续的宣导,“树葬、海葬、花葬”等环保新殡葬理念逐渐为民众所接受,其中仅申请树葬的件数就从2009年的400多件增长到今年前8个月的1200多件。此外,分为七大区域的阳明山花葬园区,也将于近期启用。

  • 责任编辑:黄晓夏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