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台海人物 > 正文

龙应台为官两年:做到“写作”所做不到的

2014-06-10 17:44:50 苏洁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徐家傲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龙应台:写作所达不到的

我在这两年零三个月里,几乎都是在高压到极致的状态里生活,足足七百多天。不过重要的是,我现在已经做出这个决定,就一定不会后悔。尤其是两年下来,我的感觉是,我们扎扎实实地打了两年的地桩,这个大楼的格局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种打地桩的工作,是写作所达不到的。

本刊记者/苏洁(发自台北)

文化的推广,就是要打开一个个制度的死结

中国新闻周刊:就任“部长”两年来,第一次动笔,写了《温润,是台湾最珍贵的品质》。如何理解这个“温润”?

龙应台:台湾文化的温润,如果你浸淫得够深,会有体会。如果做一个礼貌指标的话,你会发现台湾的礼貌指标是非常高的,而这种礼貌不是表面的,不是形式化的,而是内在的温润。

如果讲得深一点,以整个华文世界作为参考系,台湾是一个传统和现代衔接得非常好的地方。它没有比较彻底的、长时间的殖民,当然它有50年的“日据时代”。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于台湾一直是不太管的状态,真正变得比较紧张是1937年之后。所以相对于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的殖民痕迹是少的。也没有经历和传统文化的大割裂。所以,它的传统和现代是有交融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去台湾的捷运站,地面上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市场,里面有卖菜的、卖香的、卖花的,笼子里是鸡和鸭,一个卖猪肉的妇人,剁一块猪肉还撒一把葱给你,都是最传统的生活方式;从市场坐电梯到地下搭捷运,就完全是一个现代的生活。每个人都在排队,一个有条不紊的现代社会。

它的传统和现代衔接自然,并没有冲突。也因为衔接得好,你能感受到它的温润。温润是一个结果,它的因是传统的温柔敦厚和现代的快捷方便的交融。

中国新闻周刊:此前你也指出,台湾人正在变得越来越焦虑和急切,追求短线的利益。你非常关注台湾文化中的单一个体,小到民间手工艺人,大到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你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给台湾人带来什么改变?

龙应台:台湾已经是一个相对成熟和开放的社会了。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民间文化有自己滚动的力量,而人民文化气质的形成,政府的角色并不是最重要的。你会发现,在台湾最活跃的是民间的基金会,各种慈善的组织。比如台湾的慈济,不管是台湾本身还是国际社会,面临突发事件,慈济都会第一时间将财力、人力集中,伸出力所能及的援手。他们对于台湾社会文化的构建和动员能力,是政府工作所无法达到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已经发展到一个“弱势”政府的阶段,民间比政府更活泼,动员力更强。那么作为政府部门官员,我所能做的,可能就是做那些民间自由的、自发的、滚动的力量所做不到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为台湾的社会文化培养一方沃土。这部分很大程度上只有政府公权力才做得到。比如说,我们现在正在处理一个难题:台湾的小剧场很难发展,它们的场地非常难找,没办法像欧洲或者美国,能聚成整条街,去让小剧场生存和演出。台湾有很多规定,比如消防法规或者建筑、都市企划的法规,种种规定导致小剧场建不起来。如果我认为让台湾人有机会浸润到这种艺术氛围里是重要的,那么我就会运用自己手中的能量,把营建、消防部门,以及政府各个部门汇集起来,协商调整。在这个事情做成之前,中间也许卡住了三十个关节,“文化部”就要透过制度和协调,把这一个个死结打开,最终让这些民间小剧场有合理、合法的生存空间。

再比如艺术银行,这也不是民间力量作能达成的。通过一系列法规、预算,让台湾的公共空间里,能够有自己的艺术家的作品出现,让台湾人更多的了解、认识本土艺术家,这些都是我们所要做的工作。

中国新闻周刊:你说艺术银行是你两年来“最骄傲的项目之一”。据说艺术银行的想法刚一出来,是受到了不少质疑的,运作过程也不顺利。对于艺术银行,你的骄傲在哪里,难在哪里?

龙应台:艺术银行这个事情,已经谈了很多年了。最困难的是,如何让这个谈了很多年的事情,最终落实。因为一个理想的实现,需要处理很多实际的细节。可能你看到的是很多成果,台湾艺术家的作品能够在机场、车站等公共空间被看到,走出庄严的艺术殿堂,来到民间。但幕后的工作非常辛苦。

首先甄选的过程,就要做很多取舍,比如对艺术家年龄的限制、对作品选择标准的制定,要做大量的咨询工作。

再比如,艺术银行的运作如何能够持续,买了作品进来,是否出售?如果卖,民间艺术市场就会有反弹——怎么你公家要和我们争市场?如果不卖,那么每年买那么多作品进来,如果有的作品十年没有人租,怎么办?如果买的作品,最终升值了,到底卖不卖?所以买卖之间,要做无数的斟酌、讨论。

其实,艺术银行面临的问题,也很像“文化部”面临的种种问题的缩影,最典型的就是典章制度的建立。讲一个例子,比如一幅画在运送的过程中碰坏了,你是把它丢掉,还是要修补这幅画?如果修补,那么是否会破坏艺术家作品的原貌?买了作品之后,和艺术家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什么,可不可以因为这部作品十年都没有人租,我就把它销毁,或者捐出去?所以这些都要通过契约来确定。对于我们来说,文化的推广繁衍,与这些繁琐的行政也是休戚相关的。

中国新闻周刊:这两年你对保存传统文化倾注了大量心血,包括对古迹的修复,对传统手艺的传承。但不可否认,对于现代社会、年轻人来说,传统文化越来越远。在你看来,如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生存不那么艰难?

龙应台:的确,我们看到现代的年轻人哈日、哈韩,对于外来的新潮文化“马上就要”;或者现代的年轻人更青睐电子阅读,他们交朋友、沟通的方式都已经完全电子化,但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的空间仍是有的。以我为例,台湾美术馆的周年庆,我都会亲笔写信祝贺,用毛笔、竖版的传统方式。当然,可能现在这样做的人已经少之又少了,现代人比较习惯发E-mail,用字句不全的方式来表达。

我觉得保存传统文化,就像放风筝。当风筝越飞越高,风越来越大,风筝眼看就要脱线的时候,你的手抓得越紧。所以你会同时看到,台湾现在哪个古迹要被拆的时候,直接去街头抗议的反倒以年轻人为主,他们还是在乎的。而且,现在以流行方式传播传统文化的,也还是有。比如周杰伦的歌,比如林怀民的云门舞集。

在现代家庭里,也会有父母给小孩子读经,让他们更多了解传统宗教文化。所以,在台湾几乎是俯拾可得传统文化的“再生”。

大陆也会有,比如当年于丹讲《论语》,会那么流行。我想这都是因为手里的风筝线快要断掉了,大家才会抓得越紧,那种渴求是一样的。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