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从“菜市场博物馆” 看两岸文创产业合作

2014-10-09 07:19:0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鼓浪屿展出的菜市场博物馆。周思明 摄

东南网10月9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周思明)国庆长假期间,来到厦门鼓浪屿观光的游客,皆体验到了一座极具特色的“菜市场博物馆”,它是由台湾树德科技大学的师生联合创作的一项文创作品。此前,该展览已经在高雄、台北展出,并一举夺得今年德国红点设计奖最佳奖。应夏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简称“夏商文创”)之邀,该团队在8月移步鼓浪屿,根据当地情况进行再度创作,最终将两地菜市场的异同融入作品同台共展。

在两岸文化的比照中,这座“菜市场博物馆”拥有了新的内涵,也为两岸文创产业的交流与发展碰撞出新的火花。

找回属于菜市场的回忆

今年初,开始构思“菜市场博物馆”的创作时,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教师龚蒂菀远未料及这件作品日后的成就。

她最初只是为了带领四名学生制作一件合格的毕业作品。同大陆相若,随着时代变迁,台湾民众消费习惯逐渐改变,许多人不再走进菜市场购物,这一传统经营模式也日渐式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每个台湾人心中都有一段属于菜市场的回忆。但作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菜市场不能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基于这样的理念,龚蒂菀确定了作品选题。

此后,他们调查、记录、采访了高雄市菜市场的30名摊商,拍下2万张相片,并且用笔忠实记录了每一位摊商的摊位、菜场结构乃至菜品种类等诸多细节。运用丰富庞杂的一手资料,他们精心构思出了“菜

市场博物馆”的雏形,并大胆采用了时尚新颖的现代元素展现古旧的市场风貌。走在“菜市场博物馆”内,照片、视频、T恤、实物等多元的视觉表现形式,呈现出了一幅立体化的菜市场“画卷”。

踏海而来的契合之作

今年6月,夏商文创派出团队到台湾考察文创产业,其时恰逢“菜市场博物馆”在台北展出。

“我们看到这个展览,就非常感兴趣。”夏商文创企划专员吴珊告诉记者,夏商集团的核心业务便是农产品供销,在鼓浪屿上已拥有两个菜市场,与展览的主题之间有许多契合点。

“鼓浪屿最近正在开展综合整治提升工作,龙头路菜市场也即将面临改造。改造后,新菜市场将与鼓浪屿优雅精致的文化氛围相协调,我们希望能够借这个展览,启迪未来的改造思路。”吴珊说。

共同的话题,让夏商文创与台湾主创团队相谈甚欢。8月,龚蒂菀带领四名学生跨过海峡,用同样的方式对龙头路菜市场8名摊贩进行了详细的走访、调查。他们发现,鼓浪屿与台湾最大的不同是没有机动车,所有的物资都只能通过海运上岛,于是他们将再度创作的主题确定为“从海上来”。

“由于旅游观光产业的热络发展,近年来鼓浪屿变化很大,但是我们询问的菜市场摊主在此执业都已超过10年,生活得从容而乐观。相较而言,台湾摊贩的流动性更大些。”龚蒂菀认为,鼓浪屿与台湾菜市场之间有许多相同点,他们的创作初衷“不是想做比较,而是让两岸的风俗互相

呼应”,让两岸民众重拾起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共鸣与呼应。

共创文创品牌闯世界

9月25日至10月7日,融入鼓浪屿元素的“菜市场博物馆”终于在龙头路菜市场二楼展出,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

记者慕名前往。老旧的菜场条案上,铺陈着鸡鸭鱼肉和各种蔬果的轮廓图,观众可自行用彩笔涂抹上色;斑驳的墙面上,挂满了从高雄、台湾两地搜集而来的各式塑料袋;天花板上悬挂着两岸菜场摊主的大幅照片、渔网、编织袋,电视屏上则播放着鼓浪屿摊主接货售卖的过程……

“在未来的展出中,我们都会加入鼓浪屿的元素,并陆续推出T恤、明信片、书籍等周边商品。”龚蒂菀说。

对于鼓浪屿菜市场而言,这也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点。“这里以前是菜市场的一部分,由于环境脏乱,直到最后才被敲定为展出场所。”吴珊表示,同台湾一样,鼓浪屿传统菜市场正面临着升级改造的压力,根据规划,展览结束后这里将改建为一座“可以吃的博物馆”,满足游客用餐和鼓浪屿文化复兴的双重需求。

有人说,文创产品不食人间烟火。透过“菜市场博物馆”,人们看到了两岸文创产业协同发展的美好前景。对此,有关人士表示,大陆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和丰富的资源,台湾则有多元开放的社会氛围与创意人才,两岸可通过共同开发、共同制作、共同经营文创品牌,创作出既做足创意、又食人间烟火的文创作品,共同迈向世界的舞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