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聚焦深化合作培育民族栋梁

2015-06-14 07:37:04 王思羽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中国台湾网6月14日讯 (记者 王思羽)第七届海峡两岸关爱下一代成长论坛13日在厦门开幕。今年论坛的主题是“深化项目合作,搭建共育平台”。来自200个大陆市县和17个台湾县市的教育文化机构代表参加论坛。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让两岸下一代了解“一带一路”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指出,随着年轻一代成长空间的扩大,海峡两岸携手关爱下一代迎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关爱下一代事业已经成为两岸薪火相传的共同事业。希望两岸聚焦青年一代成长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进一步加强合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做到科研同步,实践同步,成效同步。希望两岸关爱下一代合作交流顺应潮流,坚持定力,保持信心,深耕细作,提升效益,汇聚两岸的智慧和力量,用理性和智慧解决问题,共同为两岸关爱下一代事业谱写新篇章,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关爱品牌。

海峡两岸是一家人,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两岸关爱下一代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共建舞台和无限的合作空间。顾秀莲就此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可谓意义重大。去年论坛上,各成员单位发起了“海峡两岸一家亲 老少共圆中国梦”系列工程,其中的两岸大学生文化情感考察项目中,大陆机构已经分两批邀请台湾大学生到赴敦煌进行实地考察、交流,未来也应引导两岸学子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探讨在现代化建设中,两岸中国人如何团结协作,把路“打通”,让下一代深入了解“一带一路”的意义、作用。顾秀莲表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取决于多方面,对于热点问题、需要孩子们重点注意的问题,两岸关心下一代工作者应积极做好讲解、引导工作。

使下一代成为民族栋梁是两岸中国人的重要课题

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表示,两岸关爱下一代工作的根源在民间,潜力在基层,前景在合作。希望两岸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交流,发挥两岸合作优势,创新青少年教育理念和方法,拓展合作新空间。

龙明彪指出,下一代寄托着两岸中国人最深厚的情感,关爱、教育好下一代,使其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栋梁之才,是两岸中国人应该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希望两岸携手为青少年成长、成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多条件。

国民党中央委员:用中华文化精髓关怀下一代

出席论坛的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台湾省教育总干事王致雅,从传承并善加利用中华文化的角度,谈起如何关怀下一代。她指出,今天台湾有些人认为中华文化老旧、过时、封建,但全面否定中华文化是不智的,甚至对自身发展非常不利,因为中华文化中富含进步思想,到现在依然适用。

王致雅谈到,钱穆曾经对李敖说过,千万不要看没有超过300年的书。也就是说,没有经过时代考验的东西,其价值不足以被我们采信,“更何况两岸只是分制了66年,不是吗?”她认为,更长远的价值在于中华文化的各项精髓,“我们决不应因为时间久远而抛弃中华文化,反而应该善加利用其中的好思想。”

王致雅称,不管在台湾还是大陆,不时传出有一些“神棍”、邪教骗财骗色,甚至割喉的事件,“但孔子是怎么教导我们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如果大家能够学习这些并牢记在心,或许真能避免许多悲剧。”

此外,王致雅提出,能够传输给下一代的不仅是静态知识,还有动态的教育,而体育就是动态教育。她举例,著名教育家罗家伦曾经说过,“现代青年要有文明的头脑、野蛮人的生体”。此外,虽然在一些人的印象中,中国人就是东亚病夫、白面书生,但孔子却在高龄爬上1000多米的泰山,本身就是身体强壮的典范。孔子所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也有两项是体育活动。王致雅认为,两岸教育工作者对下一代进行静态教育的同时,不应忘记体育教育。她期许未来两岸能全面推动教育、公益与体育的各项交流,落实现代化中华文化精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