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台海> 海峡两岸 > 正文

海峡两岸学者聚四川梓潼话文昌(图)

2016-03-16 07:21:42  来源:中国台湾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研讨会现场。

中国台湾网3月15日绵阳讯文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张亚子又是怎样从一个地方小神变成与孔子齐名的,被列入国家祀典的至高无上的文化尊神?日前,作为第二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内容,海峡两岸文昌文化研讨会在四川绵阳市梓潼县进行。台湾辅仁大学教授郑志明,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道教与宗教研究所所长盖建明等56位来自海峡两岸的文昌文化研究专家、学者,围绕文昌文化的起源、传承、演变以及当代的思想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绵阳市政协主席张锦明,四川省台办副主任赵宇,绵阳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苗平出席研讨会。知名辞赋作家、“巴蜀鬼才”魏明伦主持会议。来自海峡两岸的文昌文化研究人士、学子,以及海内外文昌宫观代表160余人参加会议。

郁慕明在致辞中说,文昌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经过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思想内涵愈加丰富,“弘德崇文、明礼修身”的核心思想远播华夏大地,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梓潼是文昌文化的发祥地、传承地、光大地、扩散地。今天我们聚首文昌祖庭,共祀帝君、共缅懿德、共叙亲情、共同探讨文昌文化思想价值,共同祈愿两岸和平、和睦、和谐,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张锦明在致词中说,梓潼县继2011年举办第一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以来,慕名前往七曲山拜文昌的台湾同胞络绎不绝,进一步推动了文昌文化的交流,增进了两岸民众的中华文化认同。今天,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再次聚首,深入研讨文昌文化,既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必然,也是两岸人民弘德崇文的现实需求。我们深信,通过大家的深入研究探寻,真知灼见,相互交融,思想火花激烈碰撞,必将形成系列宝贵文昌文化交流成果,进一步推动文昌文化发扬光大。

在两岸专家眼里,文昌文化以其“宏德崇文”的特点,在华人文化圈得到广泛传播,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文昌文化还以其“善良忠厚、仁义诚信”的道德内涵,发挥着引导向善、弥合矛盾的“社会治疗”作用。

“文昌信仰乘载了孝道、无论对文昌信仰的传播来讲还是对孝道的发扬而言,都具有积极意义。”来自四川大学老子研究学院院长詹石窗以《文昌信仰与孝道传播及其社会疗治》进行了论述。他说,文昌信仰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文昌信仰所乘载的孝道思想内涵愈加丰富。“从某种意义上说,力推孝道的社会教化,就是移风易俗的过程、社会整治过程。《文昌孝经》的论述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实用价值。”

“台湾文昌信仰从清代开始,将科举考试带入台湾地区,而文昌帝君也因此在台湾被供奉、祭拜、祈求,形成因应考试文化的文昌信仰。”台湾高雄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林文钦以台南地区为例,探讨台湾文昌帝君信仰的起源、发展以及现况。林文钦还介绍了台湾地区现在盛行的独特的祭祀文昌的仪式:考生前往祭拜文昌帝君,通常会带上复印的准考证,直到考试发榜后,才由庙方人员拿到金炉化掉。祭祀的贡品也颇具含义,考生会准备橘子、梨子、桔子和苹果四种水果,取 “甘来结果”之意,代表有好的结果。另外还准备包有菜叶的粽子三粒,代表“包你猜中”。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葱三只,代表聪明;蒜三只,代表会算;芹菜三只,代表勤劳。

台中科技大学应用中文系教授萧登福则重点论述了文昌帝君神格的演变与形成。“文昌,原为星座名称,称为文昌宫,属于自然神。到了唐宋之际,星神逐渐人格化,以西晋末战死的梓潼地方神张亚子为文昌神。早期史料中所见的张亚子仅是梓潼地区的地方神,多灵验,至唐受帝王重视,至北宋才逐渐转为掌文事之神,且有梓潼帝君之称号,至元而受封为文昌帝君。”

会议还收集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专家学者学术研究论文64篇,涵盖了文昌文化的内涵及价值取向研究、文昌文化思想的历程及成因研究、文昌习俗信仰的考察与研究、文昌“人”与文昌“神”的生平演变与考释、文昌文化艺术研讨及文昌文化感言等诸多方面,对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文昌文化奠定了研究基础。(中国台湾网、四川省台办、绵阳市台办联合报道)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